宝书网

宝书网>说好艺考当明星,你搞神话战魂? > 第68章 登顶江一鸣晋升二线超凡明星(第2页)

第68章 登顶江一鸣晋升二线超凡明星(第2页)

林默心头一紧。

他知道,那是守心联盟的早期探路者。他们在寻找“原始情感载体”??那些尚未被现代心理学规训、仍保有自然情绪流动方式的社群。而像芒岗这样的边远村落,正是他们最想控制也最怕失控的地方。

当晚,林默住在村长家的偏房。晚饭是酸笋煮鱼和糯米饭,全村十几户人家轮流送来菜肴。饭桌上,村长低声问他:“你这次来,是不是又要录歌?”

“我想教大家一件事。”林默放下碗筷,“怎么用自己的声音,保护自己。”

众人面面相觑。

林默从包里取出那台老式录音机,按下播放键。

沙哑的口琴声缓缓流淌而出??正是《默语》的开头段落。没有修饰,没有节奏标记,只有金属与气息碰撞的真实质感。屋内渐渐安静下来,连最小的孩子都停止了嬉闹。

一曲终了,老人们眼中泛起微光。

“这是我妈小时候常哼的调子……”一位七十岁的傈僳族老人喃喃道,“后来她说不能唱了,唱了心里难受。”

“我也听过类似的。”另一个中年妇女说,“是我爹在坟前哭丧时的腔调,可现在村里不让办传统葬礼了,说‘情绪过于激烈影响社会稳定’。”

林默看着他们,一字一句地说:“从明天起,我想请你们每个人,录一段属于自己的声音。可以是歌,可以是说话,也可以是什么都不说,只喘口气、咳嗽一声、叹一口气。我要把这些做成一盘磁带,藏进风铃里。”

“藏进风铃?”

“对。”他点头,“每户人家选一种材料,铜、铁、竹、陶、骨……做成独一无二的铃铛。我把录音转成极低频震动信号,嵌入铃身结构。平常风吹铃响,听不出异样。但当特定频率的共振出现时??比如某段口琴旋律、某种鼓点节奏??隐藏的声音就会被激活,像种子醒来。”

村长皱眉:“这有用吗?”

“有用。”林默微笑,“因为只要还有一个风铃没碎,那段声音就不会死。他们会发现,你们的屋子、你们的院子、你们的山林,全都在替你们说话。”

第二天清晨,全村动员。

孩子们捡拾废铜烂铁,妇女们削制竹管,男人们打磨陶胚。林默带着几位懂点电子技术的年轻人,在村小学废弃的实验室里搭建简易音频转换装置。他将《默语》拆解成十二个片段,分别对应十二种民族记忆中的情感原型:离别、重逢、哀悼、欢庆、忏悔、宽恕、思念、愤怒、恐惧、希望、孤独、爱。

每一首,都被编码成只有特定材质才能共鸣的振动模式。

第三天夜里,第一只风铃完工。

是用一块祖传的青铜犁片改造成的,属于那位傈僳族老人。林默将他年轻时为亡妻所作的情歌片段植入其中。当林默用口琴吹出引子旋律时,风铃突然自行摇晃起来,发出一阵低沉悠远的嗡鸣,紧接着,老人的歌声竟从铃音中浮现出来,宛如隔世回响。

老人跪倒在地,老泪纵横。

“她听见了……她真的听见了……”

一周后,四十八只风铃全部制成,悬挂在各家屋顶、院门、田埂木桩之上。林默将最后一段母带封存在一只空心竹节中,埋入寨子中心的老菩提树根下,并立碑刻字:**“此处无声,万语长存。”**

临行前夜,全村人在晒谷场围坐一圈。没有电灯,只点篝火。林默拿出口琴,轻轻吹起《默语》的终章。

风起了。

四十八只风铃同时轻颤,起初杂乱无章,渐渐竟汇成一片浩瀚的声浪。不同的材质发出不同的音高,却奇迹般地形成和声。歌声、呢喃、笑声、啜泣……那些被压抑多年的情绪碎片,借由金属与竹木的共振,重新浮现在空气之中。

有人开始跟着哼唱,有人默默流泪,有人双手合十望向星空。

而在数百公里外的昆明某地下指挥中心,监控屏幕上突然爆出大片红色警报。

“检测到异常声波集群!覆盖范围达三百平方公里!频率特征与‘默语’高度吻合!”技术人员惊呼,“更诡异的是,信号源无法定位??它不在任何一个发射塔或网络节点上,而是……分散在数千个微弱震动体之间!”

一名灰西装男子盯着数据流,脸色铁青:“他把整个村子变成了活体广播站。”

“怎么办?派特勤队进去拆除?”

“不行。”另一人摇头,“国际观察员已经在关注‘净声协议’的合法性。如果我们强行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破坏民俗器物,等于承认我们在压制文化表达。舆论一旦发酵,后果不可控。”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