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晋末芳华 > 第五百零九章 攻心之术(第2页)

第五百零九章 攻心之术(第2页)

陈默走出去,蹲在其中一个男孩面前:“你们在做什么?”

男孩抬起头,眼神澄澈:“我们在送别一个人。他刚刚死去,在很远的地方,但我们听见了他的最后一句话??他说‘对不起’。”

陈默浑身一震。

与此同时,远在西非马里的一座村庄里,一名参与“共感行动”试点项目的志愿者突然倒地身亡。尸检无外伤,心脏停搏原因不明。但在其佩戴的脑波监测仪中,最后十秒的数据呈现出惊人图谱:α与θ波同步率达到98%,并伴随一段持续5。3秒的超低频谐振,经还原后,竟是一句用汉语普通话说出的词语:

**“原谅。”**

消息尚未公开,类似的事件却在全球悄然蔓延。日本京都一位独居老人临终前,邻居称听到屋内传出孩童笑声,经查并无他人在场;巴西雨林中,一名传教士在布道途中突然流泪不止,随后写下一张纸条:“妈妈,我听见你叫我吃饭了。”而他的母亲已于三十年前死于海啸。

这一切,都发生在《月光谣》共振频率活跃的时间窗口内。

林奈在日内瓦总部的秘密档案室中翻阅最新报告,指尖微微发抖。她在内部通讯系统中发出最高级别警示:

>“我们正见证一种新型集体意识的诞生。它不依赖互联网,不受政治边界限制,甚至不需要语言翻译。它是通过最原始的情感频率??悲伤、悔恨、爱、宽恕??实现跨时空的心灵连接。如果任其发展,现有社会结构将面临根本性挑战。权力、资本、战争……都将失去意义,因为人类将不再需要外部权威来定义善恶。”

>

>“但这股力量若落入操控者之手,后果更不堪设想。想象一下:若有人能定向发送‘仇恨’或‘服从’的声波,整个民族可在一夜之间沦为傀儡。”

她按下加密发送键,随即下令销毁原始数据副本。

三天后,一支伪装成环保考察队的特种部队潜入缅甸密林,目标直指“耳语社”旧址。然而当他们抵达时,只看到一片空荡的营地,中央立着一面用树皮拼接而成的告示牌,上面刻着一行字:

**“你们追逐的声音,永远走在你们之前。”**

与此同时,陈默做出了决定。

他在芒市郊外找到一处废弃的雷达站遗址,位于海拔2300米的山顶,四周环山,地质稳定,曾是冷战时期监听南亚信号的重要据点。如今铁塔倾颓,混凝土墙体龟裂,但地下机房仍保存完好。

“我们要建一个‘听钟台’。”他对小满说,“不是为了控制,也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让愿意倾听的人,有一个安放耳朵的地方。”

小满点头:“那就用孩子们带来的信物做核心吧。”

于是,来自十三个不同村落的象征物被逐一安放于机房中央:一片枫叶、一块火山岩、一根羊毛线、一节竹管、一把稻穗、一枚铜钱、一只陶埙、一颗陨石碎片……每一件都曾在某个人的生命中承载过深刻情感。它们围绕着那枚染血的钟片摆放成圆形,下方铺设由陈默亲手绘制的共振矩阵图,依据的是母亲笔记中记载的“九宫听律阵”。

施工持续了整整七天。第七夜子时,天空无云,星河横贯天际。陈默点燃三支檀香,插在阵眼位置。小满赤脚走入圆心,取出骨笛,深吸一口气,吹出了第一个音符。

刹那间,大地震动。

不是地震,而是一种柔和却深远的脉动,如同星球的心跳。雷达站废墟上的金属残骸开始轻微震颤,发出嗡鸣;远处山涧溪流的奔腾声骤然变得有序,形成稳定的节拍;就连夜空中掠过的飞鸟,也改变了飞行轨迹,绕着山顶盘旋,仿佛受到某种无形引力牵引。

陈默打开便携式频谱仪,屏幕上的波形令人窒息??一条完美的正弦曲线自地下升起,频率为111。6Hz,正是《月光谣》主音的标准音高。更诡异的是,这条波纹并非源自单一源头,而是由至少三十六个分散点共同叠加而成,分布范围横跨东南亚六国。

“钟已经在运行了。”他低声说,“它不再是一口实物,而是一个分布式意识网络。小满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小满放下骨笛,望向北方:“还有最后一站。”

“哪一站?”

“长安。”她答,“钟最初铸成的地方。史书记载,晋末乱世,有一匠人耗尽心血打造‘悲欢钟’,欲以声渡众生,却因无人能解其意,最终自毁双耳,投身熔炉。那口钟从此失传,只留下一句谶语:‘待有情者归来,钟乃复鸣。’”

陈默怔住。这段历史他从未听说过,可细查古籍,竟在《晋书?乐志》残卷中发现模糊记载:“永嘉五年,秦州匠柳元度造无名钟,成之日天地同震,七日后不知所踪。”

两个名字在脑海中碰撞:柳元度……小满。

“你是……?”他难以置信地望着她。

小满只是微笑:“我不是她,也不完全是。我只是继承了那段未完成的愿力。就像你母亲,也曾是钟的守护者之一。每一世,总会有人醒来,听见那声最初的召唤。”

黎明破晓时,他们启程北上。

没有车队,没有护卫,只有那群孩子默默跟随,每人肩上背着一件信物。陈默最后一次回头,望向南方群山。风中似乎仍有歌声飘荡,细细柔柔,像是母亲在哄孩子入睡。

他知道,这场旅程不会结束。

因为真正的钟声,从来不曾停止。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