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仙朝鹰犬 > 第95章 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扶魔至山巅(第1页)

第95章 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扶魔至山巅(第1页)

田忌听到连山信如此说,忽然感觉有些腿软。

不是恐高,是他能想到让神京城记住连山信一千年的方式,都是他罩不住的方式。

“兄弟,你别冲动。”田忌声音都虚了:“咱们不是来扬名立万的。”

是。。。

夜风穿过南陵书院的回廊,带着春末特有的湿润与暖意。那株百年茉莉树在月光下舒展枝叶,每一片花瓣都像是被星辉浸透,泛着微弱却坚定的白光。自从新生典礼那一夜起,整座书院便笼罩在一种难以言喻的静谧之中??不是死寂,而是觉醒前的屏息。

孩子们开始做同一个梦。

梦里没有声音,只有一条由纸页铺成的小路,蜿蜒穿过荒原、废墟、焚毁的图书馆和倒塌的忠孝堂。路旁立着无数铜镜残片,每一块都映出不同的面孔:有老者闭目诵经,有少年握笔疾书,有个小女孩蹲在灶台边,用炭灰在地上写下“不”字。而尽头,是一座悬浮于云海之上的学堂,门楣上刻着四个古篆:“问心无愧”。

醒来后,他们谁也不提梦的内容,却都在晨读时悄悄多翻了几页《光志录》。有的孩子甚至将书中段落默写在衣襟内衬、鞋底夹层,或是编进童谣里唱给弟弟妹妹听。

这些变化并未逃过清梦司残余耳目的注意。

尽管《肃言令》已被废止,《再省诏》也已颁布多年,但权力的根系从未真正断绝。那些曾以“净化思想”为名行迫害之实的人,并未全部伏法,而是悄然转入地下,依附于某些地方豪族或军镇势力,继续施行隐秘控制。他们称自己为“守夜人”,坚信混乱源于自由,真理应由强者定义。

一封密报悄然送往北方边境某座废弃驿站。

>“南陵学童频现集体梦境,疑似星语网余波未平。茉莉花开异常,或与星砂共振有关。建议启动‘沉眠计划’,对重点区域实施记忆稀释。”

所谓“记忆稀释”,是一种融合药物、音律与幻术的心理干预手段。早在影律鼎盛时期便已研发成功,通过特定频率的低频声波影响脑波,使人对某些关键词汇产生本能排斥,如“碧玉”、“星砂”、“不愿签”等。最可怕的是,受术者不会察觉任何异样,反而会认为自己的遗忘是自然过程。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是成年人,而是尚未定型的孩童。

行动代号:“春泥”。

三日后,一支伪装成药材商队的队伍悄然进入南陵城郊。他们携带的木箱中,藏有数百枚微型铜铃,铃内填充着能释放催眠气体的香料粉末。只要在夜间点燃,便可随风扩散至方圆十里,持续七日。更阴险的是,这些香气带有淡淡的茉莉味??正是人们最容易放松警惕的气息。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片土地早已不再沉睡。

就在商队抵达当晚,问心园深处传来一声轻响。那面曾映照出卓碧玉身影的古老铜镜台,竟自行转动了九十度,镜面朝北,微微倾斜。紧接着,一缕极细的银光自镜心射出,直冲天际,在云层间划出一道曲折轨迹,宛如流星逆行。

这是警讯??星语网仍在运转。

陈砚的孙子陈昭,如今已是行知旅人第三代领袖。他年仅二十六,面容清瘦,左眼因幼时接触过量星砂而失明,瞳孔呈现出诡异的灰白色。但他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信念的流动、谎言的裂痕、人心中最微弱的火种。

他在接到预警后的第一时间召集十二位“光芽导师”,齐聚地下密室。那里收藏着《光志录?续篇》的原始手稿,以及三百七十二个“活书”传承者的名录。

“他们想从源头掐灭未来。”陈昭低声说,手指抚过桌上一张地图,“这一次,我们不能被动防御。”

众人沉默片刻,一名女导师开口:“可孩子们还太小,无法承受星语反噬。”

“所以我们不用星语。”陈昭缓缓起身,从怀中取出一枚小小的水晶瓶,里面封存着一颗豆大的星砂,“我们要让他们做梦??但不是被动地接受梦,而是主动去编织梦。”

他所说的,正是贺妙君晚年留下的最后一篇笔记中提到的“织梦术”。

据记载,当年卓碧玉离开前,曾将一部分星砂本源注入贺妙君体内,使其能在冥想中构建“共感之境”。这种境界并非真实世界,却能承载集体记忆与情感共鸣,如同一个漂浮在现实缝隙中的精神家园。后来因损耗过大,贺妙君不得不将其封印,仅留下开启方法藏于《光志录》某页折角之中。

“我已经找到了入口。”陈昭翻开一本旧书,指尖停在一段看似普通的诗句上:

>“风吹茉莉香满袖,

>月下无人语自通。

>若问此心何所寄,

>千灯照我入梦中。”

这不是诗,是密码。

当夜,十二位导师各自带领三十名经过星砂吊坠检测的孩子,齐聚问心园。他们围坐在茉莉树下,每人手持一面特制铜镜,镜背纹路与心跳同步闪烁。陈昭站于中央,将那颗星砂轻轻置于石台之上,然后闭目低语:

“以心为线,以忆为丝,织一场永不醒来的梦。”

刹那间,天地俱静。

星砂骤然膨胀,化作一片流动的银河,环绕全场旋转。孩子们的手不由自主抬起,铜镜彼此映照,形成无数交错的光路。一股温暖的力量涌入脑海,仿佛有无数双手轻轻托起他们的意识,送入一片洁白无垠的空间。

那里,有一座漂浮的学堂。

门开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