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她的字,我的戏 > 归途与新的方向(第2页)

归途与新的方向(第2页)

“这条是嘉陵江,那边是长江,我们等会儿要过桥。”

“我以前读的中学就在那个坡上面……”

她的声音轻快,带着回到主场般的放松和自豪。我看着窗外这座陌生的、立体得如同迷宫般的城市,再看着身边这个眉飞色舞的她,忽然觉得,离她的世界,更近了一步。

她没有立刻带我回她现在的住所,而是让司机先将车开到了南岸区一片相对老旧的街区。街道不宽,坡度很大,两旁是有些年头的居民楼,楼下开着各种小店,卖着杂货、水果、还有香气扑鼻的麻辣小面。空气中弥漫着花椒、辣椒和市井生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而鲜活的味道。

“这里就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林夕拉着我下车,走在有些湿漉漉的石板路上,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怀念,“我爸妈以前就住那栋楼的三楼。”她指着一栋外墙有些斑驳的居民楼。

我们沿着陡峭的台阶往上走,路边有老人坐在自家门口摇着蒲扇下棋,有小孩追逐打闹着跑过,带着浓重重庆口音的交谈声不绝于耳。

“我小时候,就在这条街上跑来跑去,”林夕的声音带着笑,“在那家小卖部赊过账,在那个拐角摔破过膝盖,夏天的时候,就盼着爸妈带我去江边游泳……”

她絮絮地说着那些我未曾参与的过往,那些构成了如今这个坚韧、乐观、充满生命力的她的点点滴滴。我看着眼前这些寻常甚至有些破旧的街景,却仿佛能透过时光,看到一个扎着羊角辫、像野小子一样在这坡坡坎坎上奔跑的小林夕。

这种感觉很奇妙。我看到了她光环之外的、最质朴的根。这让我觉得,她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光芒万丈的演员林夕,而是真真切切、从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地方生长出来的、活生生的人。

“走,带你去吃我小时候最喜欢的那家面馆,不知道还在不在了。”她拉着我的手,熟门熟路地拐进一个更窄的巷子。

那家面馆居然还在,店面更旧了,但生意依旧很好。我们挤在窄小的桌子旁,林夕用熟练的重庆话点了两碗豌杂面。

当热气腾腾、铺满了肉臊子和软烂豌豆的面条端上来时,辛辣霸道的香气直冲鼻腔。我学着林夕的样子,用筷子将面和底部的佐料充分搅拌,然后小心地尝了一口。

瞬间,麻、辣、鲜、香、烫,多种强烈的味觉体验在口腔里炸开,霸道而直接,像极了重庆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

“怎么样?吃得惯吗?”林夕有些紧张地看着我。

我被辣得吸了口气,眼角泛出泪花,却忍不住又吃了一口,点了点头:“很……够味。”

她开心地笑了,自己也大口吃起来,吃相豪迈,毫无偶像包袱。

坐在这个嘈杂、简陋却充满生活气息的小面馆里,吃着辣到流泪的豌杂面,听着耳边熟悉的乡音,看着对面那个卸下所有防备、回归本真的林夕,我忽然明白,我选择来重庆,是多么正确的一个决定。

这里,有她最真实的样子。而我,正在被她接纳进这份真实里。

离开面馆,天色已近黄昏。林夕带我去了她现在位于江北嘴的公寓。公寓视野极好,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渝中半岛璀璨的灯火,长江与嘉陵江在此交汇,江上游轮穿梭,霓虹闪烁,勾勒出一幅动感十足的现代都市画卷。

与丽江“听雪”的古朴静谧相比,这里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充满力量感的美。

我站在窗前,看着这座陌生的、却因身边人而变得亲切的城市。

林夕从后面抱住我,下巴搁在我的肩膀上,轻声问:“累不累?喜欢这里吗?”

我靠在她怀里,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不累。”我说,“这里……很热闹,很有力量。像你。”

她轻笑出声,温热的气息拂过我的耳畔:“那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家了。”

我们的另一个家。

从丽江的“听雪”,到重庆的江景公寓。从逃避现实的桃源,到直面生活的堡垒。

旅程告一段落,但新的篇章,才刚刚开始。

我看着窗外璀璨的灯火,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平静。

我知道,回去之后,还有无数的挑战等待我们。但此刻,握着林夕的手,站在她成长的城市里,我仿佛也汲取了这座城市特有的、那股坚韧向上、百折不挠的力量。

未来,或许依旧会有风浪。

但我不再是那艘独自飘摇、随时可能倾覆的小船。

我们是彼此的锚,也是彼此的风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