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叶辅导的一个小女孩写道:“爸爸,今年我能叫你一声‘爸’了吗?”
王小舟的纸船最大,上面用彩笔画了一棵桂花树,底下写着:“欢迎回家。”
水流缓缓推动纸船前行,阳光照在水面,泛起粼粼波光。
孩子们欢呼雀跃,笑声回荡在冬末的空气中。
就在这时,门卫跑来喊她:“袁老师!
有个外地女人找你,说是王小舟的妈妈!”
袁婉青快步迎出去。
门口站着一位穿着朴素的女人,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眼神却明亮而忐忑。
她手里拎着一个布包,里面露出半截毛线团和几件织到一半的童装。
“我是……小舟的妈。”
她声音发抖,“我在电视上看到展览新闻……我就……回来了。”
袁婉青没有多问,只是点点头,牵起她的手:“走吧,你儿子一直在等你。”
他们在走廊尽头停下。
王小舟正蹲在地上帮奶奶系鞋带,听见动静抬起头,目光与母亲相遇的一瞬,整个人僵住了。
女人扑通跪下,抱住他嚎啕大哭:“对不起……妈妈错了……妈妈再也不走了……”
王小舟愣了几秒,然后慢慢抬起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像大人安慰孩子那样。
袁婉青悄然退开,走到窗边。
雪花又飘了起来,轻轻落在玻璃上,旋即化作一道水痕,如同眼泪滑落。
几天后,林晓阳亲自打来电话。
他的声音沙哑却平静:“我见到了许雯。
我们吃了一顿饭,她果然还是不喜欢葱花。
我们聊了很久,关于父亲,关于逃避,关于这些年各自如何活着。
最后她说,‘我不是要你留下,我只是很高兴你还活着。
’”
袁婉青握着手机,久久说不出话。
“我想留在这里一段时间。”
他继续说,“陪陪母亲,也……试着重新认识她。
你说得对,有些话一旦说出来,就不会真的消失。”
挂断电话后,她翻开《声音档案》,新增一条记录:
>“2031年2月12日,林晓阳,四十七岁。
与母亲及许雯完成首次三方会谈。
关键词:原谅、缺席、归来。
备注:人生或许无法重来,但可以重启。”
春天来临前,项目组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投稿。
是一位监狱心理辅导员寄来的,附带一段匿名音频。
录音中,一名服刑青年读着他写给女儿的信,读到“爸爸对不起没能陪你长大”
时失声痛哭。
信末,他恳求能否将这段声音纳入“声音寻人”
计划,“也许她长大后,会在某个夜里听到,知道爸爸从未不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