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大明兽医,开局给朱标续命 > 167 县尊老爷好神奇(第1页)

167 县尊老爷好神奇(第1页)

旭日初升。

晨风冰冷刺骨。

公明碑上的寒气尚未散尽,许克生已经审理完了案子,退了堂。

许克生缓缓站起身,准备去公房。

有几份户部垂询河工问题的紧急公文,上午必须处理了,还要返回。。。

钟山的风穿过松林,带着初春微寒的气息,吹动了工坊上空飘扬的彩旗。清扬站在高台边缘,手中紧握着那张尚未公布的“天下炉火大会”流程图,指尖微微发颤。她知道,接下来的三十日,不只是新政命运的倒计时,更是大明国运的一场豪赌。

董桂花已连续七日未归家,夜宿工坊密室,亲自监督每一只新型过滤炉的组装与检测。他命人将“照影露”的使用方法绘成图谱,张贴于各工序要道,并设立“三检一验”制度:匠人自检、组长复检、锦衣卫暗检,最后由太医院医官终验封签。凡无四重印记者,一律不得入库。

然而,真正的危机并未止步于炉。

这日午时,一名自称“江南炭商联合会”推举代表的老者求见朱标,言称百姓对蜂窝煤心存疑虑,恳请太子暂缓推行,待民间情绪平复后再议。其言辞恳切,举止恭顺,连东宫近侍也未起疑。可当蒋霆例行搜查其随身物品时,竟在其袖中发现一封密信??以隐语写就,提及“北地龙醒,南火将熄”,落款赫然是“燕府幕宾”。

朱标震怒,当即下令软禁此人,交由董桂花审问。不出半日,真相浮出水面:老者本是滁州乡绅,三年前因田赋过重家破人亡,被燕王府收买,专事联络江南士绅,煽动“反煤联盟”。而所谓“联合会”,实为十余名受蛊惑的地方乡老拼凑而成,背后皆有燕王暗线操控。

更令人惊心的是,他们在各地私设“煤病祠”,供奉所谓“燃煤冤魂牌位”,每逢朔望焚香哭祭,散布“新政夺命”之说。甚至有孩童被诱骗服下轻毒,制造咳血假象,再以“神迹显灵”之名广传流言。

“他们不是在打仗。”清扬听完汇报,声音低沉,“是在种瘟疫??用谣言作刀,人心为土。”

董桂花点头,眼中寒光闪烁:“所以我们要烧掉这块地。”

当夜,一道密令自东宫发出:十三惠民药局同步加派巡防,凡拒领“清瘴散”或公然诋毁者,立即拘押审查;同时,工坊连夜赶制三千份《煤安实录》图文册,由少年学子扮作游方书生,在市井茶肆、码头酒楼免费分发。册中详述蜂窝煤制作流程、安全燃法,并附数百例真实用户testimonial(见证录),更有太医院出具的肺部健康比对图。

三日后,城南一处“煤病祠”突遭雷击起火,围观百姓惊见庙内藏有大量伪造病历与毒药器具。锦衣卫趁势破门而入,当场擒获两名主持祭祀的“道士”,逼供之下供出全部网络。消息传开,民心骤变,原本沸腾的民怨如潮退去。

但董桂花清楚,这只是表层涟漪。

真正致命的,仍在暗处潜行。

第四日清晨,工坊传来异状:一批刚从江西运抵的活性炭原料,经“照影露”检测竟呈淡紫色反应。虽不似乌头碱般剧烈,却表明其中混入了一种未知毒素。清扬亲自主持化验,最终在碳粒缝隙中提取出微量粉末??经林仲景辨认,此物名为“腐心灰”,乃取自死尸焚烧后的骨灰混合砒霜与硫磺炼制而成,长期吸入可致慢性中毒,症状迟缓而隐蔽,极难察觉。

“这不是杀人。”董桂花盯着样本,语气冰冷,“是埋根。等我们把新炉推向全国,这些毒碳随之铺遍城乡,十年之后,百万百姓将无声凋零。”

万珊翔怒不可遏:“定是有人在供应链上下手!”

“不止是供应链。”董桂花冷笑,“是我们内部出了问题。”

他调出近月进出记录,发现负责江西采办的工坊执事周文远,曾三次私自更改供货名单,且每次变更后不久,便有可疑原料流入。派人追踪其行踪,竟发现他每五日必赴城西慈恩寺“探母”,而其所谓“母亲”,实为一名六十岁尼姑,经查原籍山西大同,二十年前随燕王府迁徙南下的家眷名录中有其名。

“好一招金蝉脱壳。”董桂花拍案而起,“让他假死脱身,化身尼姑潜伏京师,只为今日里应外合!”

当夜,锦衣卫突袭慈恩寺,掘地三尺,在佛堂地下密室中搜出大量毒剂配方、密信残片及一份手绘地图??标注了全国二十七处蜂窝煤转运枢纽,每一处皆附有“腐心灰”投放方案。

周文远被捕时正在焚烧账本,面无惧色,只冷冷道:“你们挡得住一次两次,能挡得住三十年吗?燕王千岁乃真命天子,天命所归,尔等逆天行事,终将粉身碎骨!”

董桂花亲自提审,问至深夜,终得其吐露关键情报:朱棣早已放弃“赤炉强攻”,转而实施“长策蚀国”计划??即通过十余年布局,将毒物渗透进新政每一环节,待百姓习惯依赖蜂窝煤后,再引爆全面疫情,届时朝廷百口莫辩,民心尽失,燕王便可打着“救民水火”旗号挥师南下,名正言顺取而代之。

“他不急。”董桂花对朱标说道,“因为他相信,时间在他那边。”

朱标沉默良久,忽问:“若真到了那一天,百姓真的会信他?”

“会。”董桂花答得干脆,“因为恐惧永远比真相跑得快。人们不怕死,怕的是不知道怎么死。只要让他们觉得朝廷在害他们,哪怕一分怀疑,也会变成十倍仇恨。”

朱标闭目,额角青筋跳动。

片刻后,他睁开眼,目光如铁:“那就让真相先到。”

次日,诏书颁行:

**“朕闻民间有谣,谓新政燃煤致病。兹特开‘炉火明鉴大会’,邀天下匠师、医官、士绅共聚钟山,现场拆解毒炉、对比良劣、验证药方。凡愿观者,皆可入场。若有疑处,当场质询,朕亲临作答。”**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

有人赞太子英明,敢于直面质疑;也有人讥讽此举形同儿戏,岂能以市井辩论决国策?唯有董桂花明白,这是朱标第一次主动走出宫墙,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筹备工作随即提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