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升到竹梢时,兔窝终于收拾妥当。
新铺的棉絮把粉色布片衬得更鲜亮,母兔带着三只崽挤在窝里,暖融融的像团小绒球。
小兰坐在院中的小板凳上,跟着傅煜城学编竹筐侧壁,竹条在她手里渐渐变得听话,虽然还是有些歪歪扭扭,却比昨天熟练了不少。
“傅大哥你看!我编出一道边了!”她举着竹筐底子兴奋地喊,眼睛亮得像星星。
云棠音坐在檐下绣虎头鞋,针脚在蓝布上游走,很快就勾勒出虎爪的轮廓。
她抬头看着院中的景象,傅煜城耐心地教小兰编竹筐,周德胜在灶房帮忙烧火,炊烟袅袅升起,与院中的槐树枝桠相映成趣。
肚子里的小家伙忽然踢了踢,轻轻的像片槐叶落在心尖,云棠音忍不住笑出声。
这样的日子,满是烟火气,满是温暖,便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时光。
过年了
日头刚偏西,周德胜媳妇就拎着个红布包来了,布包里裹着两匹新布,一匹大红,一匹宝蓝,在雪光里亮得晃眼。
“音音,快看看这布,”她掀开布包,眼里满是欢喜,“我托镇上供销社的亲戚留的,过年给孩子做件新棉袄,红的喜庆,蓝的耐脏,你看哪个合适?”
云棠音放下虎头鞋,指尖摸着布面,细密的棉线织出软和的纹路,还带着新布特有的清香。
“这布真好,”她抬头笑,眼里
泛着光,“红的做棉袄面,蓝的做夹袄里子,孩子穿了肯定暖和。”
周德胜媳妇往她手里塞了把剪刀,“我娘说你裁剪手艺好,你先比着孩子的尺寸剪,我明儿来帮忙缝,咱们赶在年前给孩子做好。”
傅煜城从灶房端出刚炒好的瓜子,金黄的瓜子仁裹着盐粒,装在粗瓷碗里,嗑起来咸香入味。
“嫂子尝尝,”他把碗递过去,“跟张婶学的炒瓜子,火候没掌握好,有点焦,你别嫌弃。”
周德胜媳妇抓了把嗑着,笑着摇头:“哪能嫌弃,比我家那口子炒的强多了,他上次把瓜子炒成了炭,还说能当柴火用。”
小兰编完竹筐侧壁,凑过来抓了把瓜子,蹲在兔笼边边嗑边看兔子。
雪球凑过来,小鼻子蹭着她的手心,像是也想吃瓜子。“这可不能给你吃,”小兰戳了戳它的鼻子,“瓜子壳太硬,你吃了会硌着牙。”
她从兜里掏出片晒干的胡萝卜干,放在手心,雪球立刻凑过来,三瓣嘴飞快地嚼着,小尾巴在雪地上扫出细碎的印子。
转眼就到了腊月廿八,院里的老槐树上挂起了红灯笼,是傅煜城用竹条编的骨架,云棠音剪了红纸糊的灯罩,灯笼点亮时,暖红的光映着雪,像给院子裹了层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