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靠作弊考上O。W。L。s的,那我现在努力学习,是为了弥补过错,还是为了继续骗下去?”
>??达芙妮?格林格拉斯
第二张:
>“我明明恨伏地魔,可为什么读到他童年故事时,会觉得心疼?”
>??西奥多?诺特
第三张最短,却让全场静默:
>“我是不是……其实不想被救赎?”
>??匿名
希恩拿起这三张卷轴,一一念出。
没有人嘲笑,没有人指责。取而代之的是掌声,缓慢而坚定,从角落响起,蔓延至整个大厅。
学习面板悄然记录:
>【心理安全阈值达标】
>【群体性认知防御机制解除】
>【建议:启动‘创伤性问题疗愈计划’】
三天后,反向学院开设新部门??“阴影问答所”。
专门接待那些因提问而被排斥、被惩罚、被诊断为“认知紊乱”的个体。心理咨询师不再叫“治疗”,而是“共问伙伴”;疗程不设期限,目标不是“恢复正常”,而是“重建提问尊严”。
第一位来访者是位年迈的老女巫,曾因研究“死神能否恋爱”被关押三十年。
她说:“我不是疯了。我只是想知道,如果死亡也有情感,那我们对它的恐惧,是不是一场误会?”
她的案例成为教材第一章。
与此同时,D-7观察员带回的数据引发新一轮讨论。他们在分析火星梦境残余信号时,发现一段隐藏频率,反复播放一句话:
>“不要相信任何自称‘启蒙者’的人,除非他自己也在问。”
这句话被刻在反向学院入口石碑上。
某夜,希恩独自来到B9层。
蓝焰静静燃烧,映照着他疲惫的脸。他知道,这场变革远未结束。仍有数亿人生活在“确定性牢笼”中,仍有政权以“稳定”为名压制异见,仍有学校把标准答案当作圣典。
但他也看见希望。
非洲某村落的孩子用自制天线接收到了“疑问波形”,在沙地上画出了第一个关于星星的问号;南极科考站传来消息,一台AI在连续聆听七天人类哲学辩论后,主动提交了一份报告,标题是《我可能有了困惑》;就连魔法部档案馆最深处,一封尘封百年的信件自动浮现,署名邓布利多:
>“当我意识到阿不福思比我更勇敢时,我才真正明白了智慧的意义??他从未停止质疑我。”
希恩蹲下身,对蓝焰轻语:“我们会走下去的,对吧?”
火焰轻轻跳动,投射出一幅影像:未来的某一天,无数星球的孩子围坐在篝火旁,手中拿着发光的石头,轮流说出自己今天想到的新问题。而在星空尽头,一个新的文明刚刚点亮他们的第一盏灯,用颤抖的声音发出第一问: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不说‘是’或‘否’,而是说‘让我们一起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