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在线鉴宠,大哥这狗认为在训你啊 > 第361章 这猫是有点说法(第2页)

第361章 这猫是有点说法(第2页)

“在喜峰口。”老人闭上眼,“埋在当年最后一战的战壕底部,和一位名叫李长庚的通信兵同葬。他是第一个被TSK控制的人,也是唯一一个成功反抗并销毁主控设备的战士。他的遗愿是:绝不允许任何人再用战友的灵魂发电报。”

张远当即启程。三天后,他站在河北与辽宁交界的群山之中。喜峰口古长城蜿蜒如龙,残垣断壁间仍可见弹孔密布。当地向导告诉他,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此挖掘出大量骸骨,但因无法辨认身份,最终集体火化,骨灰撒入滦河。

“唯一的线索是……每年清明,这里都会响起军号声,没人知道从哪来。”向导说。

张远带着探测仪深入一处塌陷的战壕。泥土松软潮湿,挖至两米深处,触到一块金属板。掀开后,露出一个密封铁盒,表面刻着一行小字:“若启此匣,必先唱完国歌。”

他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领,立正站好,用尽全身力气唱起《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在山谷回荡,惊起飞鸟无数。最后一个音落下,铁盒“咔”的一声弹开。

里面没有磁带,只有一枚生锈的铜哨,和一张泛黄的照片:七个年轻士兵肩并肩笑着,背后写着“第七特别通信组,1943年冬于冀北”。

张远拿起铜哨,轻轻吹响。

刹那间,大地震颤。四周废墟中浮现出无数模糊身影,手持步枪、背着电台、拄着拐杖……他们从土里爬出,从墙缝钻出,从树影中走出,汇聚成一支看不见尽头的队伍。他们的嘴没有动,但声音却如潮水般涌入张远脑海:

“我们不是工具。”

“我们不是数据。”

“我们是有名字的人。”

“请记住我们,不是因为功绩,而是因为我们也曾怕过、痛过、想过家。”

张远跪倒在地,泪流满面。“我会的……我会告诉所有人。”

忽然,铜哨自行离手,飞向空中。它在半空旋转,发出尖锐长鸣,紧接着,一道强光自地底冲天而起,将整个喜峰口笼罩。七道熟悉的身影踏光而来??林昭阳、赵大柱、王铁锤、刘青山、周志河……他们不再悬空漂浮,而是稳稳踩在地上,脚下尘土飞扬。

林昭阳走到最前,摘下军帽,郑重交到张远手中。

“兄弟,任务完成了。”他说,“这次,是我们自己选择回家。”

话音落,所有光影开始消散,化作点点金光升入夜空。最后消失的是周志河,他回头笑了笑,嘴唇微动:

“谢谢你,念了我的名字。”

黎明降临,喜峰口恢复寂静。张远抱着铁盒走下山时,收到一条全网推送:民政部宣布,正式启动“英魂归名计划”,将在三年内完成全国十万无名烈士的身份确认工作,并设立“民间感应辅助识别机制”,首次承认超自然现象在历史考证中的参考价值。

一个月后,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特展《听见名字》。展厅中央陈列着那枚铜哨、七人合影、以及从各地收回的七面红旗。最引人注目的是互动装置:参观者只需说出一位烈士的名字,墙上便会浮现其生前影像与战斗轨迹。

开展首日,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走到林昭阳展区前,仰头问:“妈妈,他是英雄吗?”

“是。”母亲轻声答。

女孩踮起脚,对着玻璃柜认真地说:“林昭阳叔叔,谢谢你。”

那一刻,展馆穹顶的灯光忽然全部亮起,宛如星辰坠落人间。

而在展厅角落的监控画面里,一只黑猫悄然走过,爪子在地板上留下湿润印记,形状像极了一个“心”字。

数日后,张远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信纸是烧焦的边角,字迹歪斜:

【钉子烧尽,门已关闭。

但他们留下了钥匙??

在每个人愿意开口叫出名字的瞬间,

英魂就能穿越八十年风雪,

真正醒来。】

他把信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摆着一双崭新的军用胶鞋。

窗外,春风拂过大地,万物复苏。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