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 130140(第28页)

130140(第28页)

“你,”那军官的声音粗嘎,带着不容置疑的怀疑,“抬起头来。”

周围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张良的心猛地一沉,他知道,长久以来凭借的伪装,在这一刻,恐怕再也无法庇护他了。

那名百夫长的手如铁钳般扣住了张良的手臂,力道之大,让他纤细的腕骨几乎要发出呻吟。周围的士卒一拥而上,毫不客气地扯掉了他束发的巾帻,如墨青丝瞬间披散下来,露出了他原本清俊却此刻苍白的面容。

“果然是个男子!”百夫长冷笑一声,语气带着发现猎物的得意,“藏得真好!押走!”

一路无话。

张良被粗暴地推搡着,穿过森严的宫门,踏上冰冷的咸阳宫阶。两侧甲士林立,矛戟寒光闪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威压。

咸阳宫正殿,烛火通明,却照不暖那彻骨的森严。嬴政高踞于御座之上,玄衣纁裳,如同蛰伏的黑龙。

听到通报,他并未立刻抬头,而是慢条斯理地批阅着最后一卷竹简,朱笔划过简牍的细微声响,在死寂的大殿中清晰可闻。

押解的张良的士卒无声退至两旁。

时间一点点流逝,沉默如同巨石压在心头。张良垂着眼,能感受到那自上而下扫视而来的目光,冰冷、审视,仿佛能剥开一切伪装,直刺灵魂深处。

终于,嬴政放下了笔。

他缓缓抬起眼,目光落在阶下那名身形单薄、发丝凌乱的“女子”身上,声音平淡无波,却带着千钧之力:

“张良?”

这一声唤,并非疑问,而是确认。

真是出人意料,那位电视剧中的“谋圣”、堪称智慧化身的张良,竟会选择以女子装扮隐匿行迹。

难怪大秦的密探与士卒搜寻多时,却始终未能发现他的踪迹——谁又能想到,这位博浪沙掷锥、敢于刺杀帝王的豪杰,会披着粗布钗裙,藏身于市井妇人之中?

此刻,站在威严的咸阳宫大殿之上,张良却并无半分窘迫之态。

他脊背挺得笔直,甚至敢于抬起眼眸,毫无避讳地直视御座上的嬴政,目光清亮而凛然,不见丝毫畏怯。

这份从容,源于他的血脉与骄傲。他

出身韩国五代相门,祖父、父亲等五世皆为韩相,是真正的贵族之后。

然而,公元前230年,秦军的铁蹄踏破新郑,韩国覆灭。

曾经的钟鸣鼎食之家,转眼沦为失去故国的飘零之人。那国破家亡的彻骨之痛,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灵魂深处。正如《史记》中所载他的自白:“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

因此,在张良眼中,嬴政周身那令人窒息的帝王威压,不过是裹挟在卑鄙之徒身上的华美袍服,看似耀眼,内里却是不义与强权。

他不会因此退缩,更不会恐惧。他对嬴政的恨意,交织着个人命运的倾覆、家族荣耀的陨落,以及故国山河永逝的悲怆。这恨意如此深沉,足以支撑他直面任何风暴,包括眼前这位睥睨天下的帝王。

嬴政自然更不会因张良的目光而有丝毫动摇。他扫灭六国、统一天下,连日后那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项羽和最终开创大汉基业的汉高祖刘邦,都未曾被他真正视作威胁。

于他而言,恐惧二字,早已是帝王路上最先摒弃的无用之物。

大殿之中,烛火摇曳,两人目光无声交锋。那并非武者间的杀气碰撞,而是意志与信念的角力。

最终,竟是张良率先移开了视线——并非因为畏惧,而是源于一种极度的懊悔与不甘。

他的心头猛地涌起一阵刺痛,为何自己没有在衣裙之下藏匿一柄短剑,或是淬毒的匕首?

此刻他与御座之间,不过十步之遥。若能暴起发难,或许只需一瞬,便能将利刃送入那暴君的胸膛!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他梦寐以求的距离。

然而,这念头只是一闪,便化作更深的无力。他再清楚不过,那些精锐的侍卫绝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早在踏入这咸阳宫门之前,他便已被彻底搜身。那些人毫不客气地探查过他全身每一处可能藏匿凶器的地方,莫说是刀剑,就连女子束发用的尖锐簪子,也早已被尽数取下,未曾给他留下半分可能。

此刻的他手无寸铁。

“韩国已逝,然天下方定,百废待兴。朕之麾下,正需你这般洞察机微、擅谋能断之人。”他的话语如同抛出的金索,既是诱饵,也是试探,“若你愿为这新辟之江山效力,少府之中,自有你一席之地。过往之事,朕可不予追究。”

这便是始皇帝的招抚。

张良抬起眼,直视那至高无上的帝王。他的眼神清亮,没有畏惧,也没有对那诱人条件的丝毫热切,反而掠过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捕捉的讥诮。

为灭国之仇人效力?

这比杀了他更令人难以忍受。但他并未立即反驳,只是以沉默作为无声的对抗。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