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言家外多有女子行过,或着丈夫衣衫,或戴帷帽,或靓妆露面。有人私语,也有人驻足。
只因今日一早,傅徽之便独自一人静立在言家大门外。
赵国公出事之后,京城士庶皆以识得傅徽之为耻。八年来对于此人闭口不言,有些人早忘却了,年幼的人更是从未听说过他。
如今赵国公冤情昭雪,越来越多的人想起傅徽之来,只是无缘再见。
今日是绝佳的机会。士庶奔走相告,赵国公三子傅徽之在京兆言尹宅前驻足。
许多人听了消息刻意从言家门前过,只为偷觑傅徽之一眼。
大多是当年年幼未及见过,如今已十五六岁的少女,听闻京里有如此俊美的人物,自要来一睹真容。
也有当年仰慕傅徽之如今已嫁作人妇的。
她们最清楚。此人脸上的稚嫩已褪去,如今愈发锋芒毕露。竟比八年前更有天人之姿。美中不足的是瘦了许多。
不少人愈发对这言家娘子歆羡起来,好奇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子,能令傅徽之亲自上门求娶。
更好笑的是其中不乏男子,除了本身好奇的,还有为了看一眼令自家夫人着迷的究竟是何样人物的。
余下大多是有身份的,想为自家小女谋个婚事。虽说傅徽之如今只有个赵国公的爵位。但将来会不会做官,做什么官谁也不好说。还有的人单纯是看中了圣上赏傅徽之的千金千帛。
只是他们最多只能看见傅徽之的侧脸。有些人只要看一眼傅徽之的侧脸与身形气质便满足了,但大多人还是想正面看看。
没有人会公然自傅徽之身前走过,只为看他一眼。傅徽之立在门前石阶下,足尖几乎贴着第一级石阶。若要自他身前过,必要踏上石阶。那样太刻意,也太过无礼。
于是风筝、蹴鞠等物便频频落在言家门前。去拾取者便能借此机会看傅徽之一眼。
只是傅徽之始终目不斜视,只定定地望着言家大门。
有身份的官员自不会这么做。有认得言公彦的官员会借故拜访言公彦,不认得言公彦的也要上门说是想结识。纵被拒之门外,在转身时也能看傅徽之一眼。
与言公彦不熟又不愿结识的会直接请媒人当场与傅徽之说。
媒人说第一句,傅徽之听清来意便会推拒。但媒人往往不死心。未免失礼,傅徽之都会平静地听媒人说完,再次婉言相拒。
相比之下,受众人的目光及频频有媒人相扰倒是轻的。
有胆大的女子直接上前搭话,还有人自他背后撞过来,假装摔倒。出于礼节,傅徽之不得不伸手扶一下。
不知是不是开了头便有人跟着效仿,自那女子之后,身后时不时有女子碰他,道失礼,引得他不得不回头。
有一个女子失了轻重,撞得狠了些。他的两胁便又开始隐隐作痛。
他强忍不适,挺直着背脊站着。
还好这样的人只是少数。
大多女子聚在稍远恰能看清人之处谈论着。
言心莹便混在此处人群中。
她火急火急地赶来,生怕傅徽之跪在她家门前。
亲眼见到傅徽之是站着的,她先是怔住了。而后不禁松了口气。
也是,傅徽之从前是国公之子,如今自己便是国公。为何要卑微求娶?为何要跪?
他本该如此。纵然是为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