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发易服这事儿一直折腾到顺治末年,全国基本被迫完成了剃发,但易服却不怎么成功。
百姓依然在穿汉装,且用巾帽遮住提过的头发后,外表看起来与明朝时别无二致,冠服不如制的问题,终顺治一朝都未能解决。
而随着康熙朝与南明的战争走向结束,为了避免再生事端的清朝,也开始用“怀柔”政策,在完成剃发的基础上,开始跟汉人打易服的持久战。
具体来说就是对代表官方的官服、吉服、戎服等制服严格规定,对体制内的官吏将兵首先执行易服,对百姓日常所穿着的便服则略为宽松那么一点点。
后来,随着清朝统治日久,百姓逐渐遗忘明朝故事,为了方便省事,也对效仿统治阶级的旗人少了芥蒂,就不再维持发髻服饰的旧制,而与旗人官绅趋同。从而实现了清朝的根本目的——消除汉人身为中华的自尊和对满洲“夷虏”的排斥,实现社会意识上的满洲为主汉为臣。】
【不得不说,挺成功的。
因为到了清末民国的时候,许多人非说辫子是老祖宗留下的,死活不肯剪。
啧,也不知道是哪个老祖宗。
挺悲哀的。】
【好了,姐妹们,更离谱的事情来了。】
朱元璋“嗯”了一声,据他的感觉,一般说到姐妹们,那天幕就不会说什么好话,多半是骂人的。
【刚才说的那些剃发易服,针对的基本都是男子。因为那个时代基本只有男子才抛头露面,出来做官经商。而且满洲的女子也留长发,不存在什么剃发。
所以,一些无能的男人让事情的走向变得奇怪起来。】
【《清稗类钞》记载:“国初,人民相传,有生降死不降,老降少不降,男降女不降,妓降优不降之说盖自顺治以至宣统,皆然也。”
那么这个“男降女不降”指的是什么呢?
缠足。】
朱棣:…………
【缠足这个之前番外讲秦良玉的时候有提到过一点,当时评论区在关于明朝是否裹脚这里有点争议,那么up给大家看一个文物。】
天幕上出现一双女子的尖头绣鞋,看的出来保存良好,但因为年代久远,所以面料和花纹已经破败了。
【这是一双永乐年间的钉金绣牡丹花纹的缎面鞋。它明朝缠足女子所穿的鞋,底长22厘米、最宽处4厘米。可以看出明朝至少前期,很多妇女缠足只是把前掌和足趾缠窄,也就是所谓的“扬州瘦马”缠法。
到了中晚期,up也找到两本。一个是《万历野获编》记载:“向闻今禁掖中,凡被选之女一登籍入内,即解去足纨,别作宫样。”
足纨,就是裹脚布。也就是说,凡是被选中进宫的,不管是宫女还是后妃,都不能再裹脚。
一个是《烬宫遗录》记载了一些崇祯后宫的八卦。
“田贵妃双足三寸,袁贵妃几倍之。上尝于后前嗤袁而美田,后不悦。”就是说田贵妃三寸金莲,袁贵妃脚特别大,崇祯还在周皇后面前嘲笑过袁贵妃的大脚,搞得周皇后很不高兴,觉得崇祯不尊重。
但是up有点疑惑的地方在于,如果田贵妃真的是清末那种标准的三寸金莲,肯定走路都不方便,怎么还能擅长骑马和踢球呢?。
《烬宫遗录》自己也记载过:“上尝试马于射场,知田贵妃之善也,命之骑。妃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宫眷喜蹴鞠之戏,田贵妃安雅,众莫能及。”
所以up觉得,田贵妃应该确实脚很小,但是没有三寸金莲那么夸张。】
崇祯脸色涨的通红,见大臣一个个都低着头假装什么也没听见,心情也并没有放松下来。
这天幕真是……真是……他不敢说天幕的不好,可自己后宫的事儿就这么大白于天下,他怎么可能不在意啊喂!
【好了,那我们再来看看清朝中晚期真正的三寸金莲是什么样子呢?】
天幕上又出现一双绣鞋,只是这模样很奇怪,仿佛是把脚从脚后跟那里给窝起来了,中间垫了很高的厚底。
【这就是清朝的黄缎地彩绣动物花果纹小脚鞋。
小脚鞋又名“弓鞋”,形状有点像翘首的鸟头,鞋底为木质,弯曲如弓,专为“三寸金莲”而制。这双鞋只有10厘米长,也就是真正只有三寸。】
朱棣瞠目结舌的看了两眼,呆滞的问大胖儿子:“这……这鞋能穿?!”
朱高炽摇摇头,表示不能理解三百年后的审美。
【带清的这种裹脚不是简单地缠住不让其生长,是将脚趾头窝进脚心,然后缠住。五六岁的小女孩这样把脚缠起来,等于直接是把前掌的骨头折断了,人为的制造残疾。】
【那为什么会渐渐演变出这种变态的方式呢?就是因为那句“男降女不降”。
带清入关前,皇太极就曾下令,不准学习关内妇女缠足之习。入关后,除了剃发易服,顺治二年即下令,以严禁女子缠足并试图改变汉族妇女缠足之风。顺治到康熙时期,清廷曾多次发布禁令,不许妇女缠足。
比如康熙三年所定禁止缠足的法令,规定康熙元年以前所生女子缠足不再追究,元年以后生女,严禁缠足。违者严处,其父有官职者交吏兵二部处置,系平民则交刑部责打四十大板,并处“流徙十年”;家长有失察者,枷号一月,责四十板,官员失察,也要交吏部等部门处理。
但是等到康熙七年的时候,都察院左都御史王熙上奏说,此种规定太过严厉,造成民间诬妄举报,牵连无辜,建议放驰禁令,“裹足自此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