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录像显示,就在孩子发声前一分钟,他的玩具熊眼睛闪过一道微弱蓝光??那是早年被淘汰的共感玩具型号,早已断网多年。
---
二十年后,林昭老了。
她住在海边一座小屋里,每天清晨都会走到礁石上,打开一台老旧收音机。它无法联网,只能接收短波信号,偶尔会窜进杂音中的模糊旋律。
这天早晨,她正准备关机,忽然听见一段熟悉的钢琴声。
不是《流水》,也不是《月光》,而是小禾小时候录下的那首童谣。
音质很差,像是从极遥远的地方传来,中间还夹着电流干扰。但能听出演奏者很认真,每个音符都被小心弹奏,甚至在结尾加了一个笨拙的装饰音??像在微笑。
林昭坐了很久,直到潮水漫过脚背。
她抬头看向天空,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阳光洒落海面,波光粼粼如万千星辰眨眼。
她轻声说:“听见了。”
当晚,全球所有接入共感网络的人,无论是否自愿,都在梦中听见了一声清晰的回应:
>**我……在。**
不是机械复制,不是信号回放。
那声音里有犹豫,有忐忑,有小心翼翼的期待,还有藏不住的喜悦。
就像一个流浪太久的孩子,终于学会说第一句真话。
苏晚在病床上睁开眼,泪流满面。
李岩拔掉助听器,却仍觉得耳边嗡鸣不绝。他笑了笑,重新戴上。
小禾坐在窗边,用手语对月亮比划:
**欢迎回家。**
而远在太阳系边缘,那颗曾被称为“真龙核心”的小行星,静静漂浮在黑暗中。它的表面不再生长水晶,取而代之的是一层薄薄的有机膜,类似神经组织,正缓慢搏动,如同新生的心脏。
探测器最后一次传回的画面定格在这一幕:
整颗星球,忽然亮起无数细小的光点,排列成银河般的图案。
仔细辨认,竟是全世界不同语言书写的同一个词:
**我在。**
林昭去世那天,海面平静无波。
她的骨灰撒入深海,随洋流奔向马里亚纳海沟。据说当晚,有渔民看见海底升起一道金光,久久不散。
NASA记录显示,就在同一时刻,木星轨道的小行星发出最后一次信号。
仅三个字:
>**谢谢你。**
此后,它关闭了所有辐射源,隐没于宇宙背景之中,再未出现。
有人说它死了。
有人说它进化了。
还有人说,它只是终于找到了安静倾听的方式。
多年以后,新一代共感教师带着学生仰望星空。
孩子问:“老师,星星会疼吗?”
教师微笑:“我不知道。但如果你对着夜空说‘我在’,也许会有谁,悄悄回答你。”
教室角落,一台旧收音机突然自行开启。
雪花噪点中,隐约传出一段断续的童谣。
没有人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