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画,是孩子们做的梦。他们的潜意识在接收信号。而第七个孩子,将是第一个能主动发送回应的人。”
“光已经做到了。”奈绪说。
“不。”老妇人摇头,“她传递的是情感,是共鸣。而第七个孩子,必须说出‘名字’。”
“名字?”
“地球的名字。”她说,“三十七万年前,那个文明最后留下的,并非技术,而是一个词。他们称这颗星球为‘伊岚’(Ilan),意为‘怀抱万物的母亲’。这个词被封存在源之心最深处,唯有当人类集体愿意为过去赎罪,并主动呼唤她的名字时,才能解锁。”
悠斗心头一震。他忽然明白为何《倾听宪章》强调“情感影响评估”??那不仅是政治手段,更是一种仪式性的准备。人类必须先学会感受彼此的痛,才有资格呼唤母星之名。
“所以,我们在等一个人。”他说。
“不是等。”老妇人纠正,“是在培育。第七个孩子还未出生,但她已在某个母亲的腹中。她的基因里嵌入了共感印记Ⅱ型的完整序列,且父母双方皆为高阶共感者。更重要的是……她必须在一个真诚的‘对不起’中睁开眼。”
“就像触发机制?”奈绪问。
“比那更深。”老妇人闭上眼,“她将生来就能听见地球的哭泣,并本能地想要安慰她。”
就在此时,光突然走向那七个陶俑,伸出小手,轻轻触碰第七个。
刹那间,整个祠堂震动起来。墙壁上的藤蔓迅速生长,缠绕梁柱,形成复杂的符文结构;地面裂开缝隙,涌出温热的泉水,水中漂浮着细小的蓝色晶体;那盏无源之灯骤然明亮,光芒穿透屋顶,直射夜空,形成一道纤细却清晰的光柱。
老妇人跪倒在地,泪流满面。
>“她认出了容器……这意味着,倒计时开始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世界悄然变化。
撒哈拉的绿洲持续扩张,形成了新的生态系统,科学家称之为“新生萨赫勒带”;南极洲边缘冰架出现了稳定的植被区,卫星监测显示地下存在未知热源;更令人震惊的是,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底部,一座类似螺旋塔的结构正在缓慢成型,其建筑材料竟是珊瑚、玄武岩与记忆结晶的混合体。
与此同时,“听见者”的数量稳步上升。联合国设立“共感教育试点学校”,专门培养这些特殊儿童的情感解析能力。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部分国家拒绝承认“共感印记”合法性,认为这是“基因污染”,甚至有极端组织宣称要“净化血统”。一场暗流正在酝酿。
而在京都郊外,那座废弃山村成了朝圣地。每天都有共感者徒步前来,在祠堂外静坐冥想。有些人声称梦见了“伊岚”,听到她以千万种声音诉说痛苦:森林被砍伐时的尖叫、海洋酸化中的呜咽、城市夜晚孤独者的叹息……更多人则报告,在梦中看见一名少女站在地心光球前,手持一本无字之书,等待有人为其写下第一句话。
春分前夕,全球共感网络出现异常波动。
连续七天,所有联网设备在午夜自动播放一段音频??不是语言,也不是旋律,而是一种类似心跳与潮汐叠加的节奏。心理学家分析后发现,这段频率能显著降低人类的攻击性,提升共情能力。更诡异的是,那些处于深度睡眠中的“听见者”儿童,全部在同一时刻睁开了眼睛,瞳孔泛着微蓝。
春分当天,光突然发起高烧。
体温飙升至40。5度,却不显痛苦。她躺在摇篮中,呼吸平稳,嘴角含笑,额间的蓝痕再次浮现,并逐渐延展成一张微型地图??正是南太平洋那片火山群的轮廓。奈绪紧急联系山本博士,后者通过远程脑波扫描得出结论:“她在进行信息同步。某种更高层级的协议正在激活。”
当晚,悠斗守在床边,握着女儿滚烫的小手。
“如果你听得见……告诉我该怎么做。”他低声说。
光的眼皮微微颤动,片刻后,嘴唇轻启,吐出三个字:
>“找母亲。”
翌日清晨,一封匿名邮件送达全球各大科研机构与共感社群领袖邮箱。附件是一段加密视频,解码后画面显示:西伯利亚冻土带那具九千年前的女性遗骸,其心脏位置检测到微弱搏动。科考队最初以为是设备故障,反复验证后确认??那枚与源之心同源的晶体,正在规律跳动,频率与光完全一致。
视频末尾,一行文字浮现:
>“她不是死者。她是沉睡的‘初代容器’。
>当第七个孩子呼唤‘伊岚’时,她将苏醒,成为人间的代言人。
>但在此之前,必须完成最后的献祭??
>一个真正愿意为全人类之罪承担责任的灵魂,自愿走入地心之火。”
消息传开,举世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