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回答:“报告书记,一切都在按计划准备。我们有信心经受住任何检验。”
楚中天点点头,没再多说,只道:
“好。到时候,我会见他们一面。其他的,你全权负责。”
这句话,给了林川莫大的底气。这表明楚中天将在关键时刻出面定调子,而具体的博弈过程,则完全放手交给林川。
省发改委联合工作组到来的日子到了。
带队的是投资处处长李建斌,一个面色严肃、官腔十足的中年男子,明眼人都知道他是赵志远的忠实部下。
组员包括来自规划处、高技术处、法规处的几名干部,阵容专业,来者不善。
调研第一天,气氛就有些微妙。
李建斌等人问题极其刁钻细致,不仅问宏观政策,更抠细节数据,时而对某个数据的来源表示怀疑,时而又对某个政策的落地效果表示担忧,言语间不时流露出“省里担心你们冒进”的意味。
林川全程陪同,神色平静。
他带领的东华团队准备充分,对每一个问题都给出了扎实的数据、清晰的逻辑和合理的解释。问到尖锐处,林川也不直接反驳,而是引经据典,用国家政策、行业报告和客观数据来佐证东华方案的合理性,语气始终不卑不亢。
调研间隙,李建斌私下对组员感叹:
“这个林川,年纪轻轻,怎么如此老练?滴水不漏啊。”
省发改委工作组的现场调研进行了三天。
这三天,对林川和他团队的每一个人来说,都像是一场漫长而高压的智力马拉松。
李建斌带队的工作组使出了浑身解数,试图从各个角度寻找东华方案中的漏洞和瑕疵。
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原始档案、财务凭证,访谈了相关部门负责人,甚至随机抽查询问了一些基层工作人员。
然而,东华市的准备实在太充分了。
林川领导的团队就像一面无缝的盾牌,无论对方从哪个方向攻来,都能给予精准、扎实、有理有据的回应。整个应对过程,专业、严谨、周到,让人挑不出任何程序上的毛病。
调研的最后一天下午,楚中天在市委会议室正式会见了工作组一行。
会谈的气氛表面客气,实则暗流涌动。
李建斌首先代表省发改委感谢东华市的周到安排,然后话锋一转,开始“总结”调研的“初步印象”,语气中依然带着几分审视和保留。
“……楚书记,东华市的同志们的确做了大量工作,思路也很开拓。但是嘛,”
李建斌推了推眼镜,“半导体和高端制造投入巨大、风险极高,省里的担忧也是出于全局考虑,希望地方能更稳妥一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特别是‘新芯’和‘华腾’项目有过不成功的先例,更需要慎之又慎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