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把他们的评估标准,变成我们项目的宣传册!”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决心,让在场的人精神为之一振。
“没错!我们之前的工作已经很有基础了,现在只是转换一下视角和表述方式!”科技局的老张推了推眼镜,首先响应。
“对!我们把为什么失败分析透,把现在为什么能成功论证足,看他们还怎么挑刺!”另一位来自工信局的干部也附和道。
林川见士气被调动起来,立刻开始布置具体任务:
“好!现在我们分一下工。老张,你负责宏观产业政策部分,重点阐述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带来的战略机遇期,强调重启项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小王,你负责数据挖掘和模型构建。我要看到最详实的数据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条件对比,投入产出的敏感性分析,风险概率评估,要用数据说话,做成图表,直观有力!”
“李科长,你负责法律和政策合规性审查,确保我们提出的所有新措施、新方案,都完全符合国家和省里的最新政策法规,找不到任何程序瑕疵。”
“刘工,你负责……”
任务被迅速分解,每个人都有了明确的目标。
专班再次高效运转起来,敲击键盘声、翻阅资料声、低声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战斗的气息。
林川自己也投入其中,他负责统揽全局,构思整体行文逻辑和反击策略,并审核最关键的部分。他几乎住在了办公室,咖啡一杯接一杯,眼睛熬红了,但精神却高度亢奋。
十天期限,转瞬即逝。
在最后期限的当天上午,一份厚达数百页的《东华市关于“新芯半导体”“华腾精密制造”等重大在谈项目历史情况梳理及重启可行性深度评估报告》正式定稿。
报告装帧精美,内容详实,数据图表清晰,论证逻辑严密。
它不仅完全回应了省发改委通知的所有要求,更远远超出了“梳理说明”的范畴,简直像一份完整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商业计划书。
报告从国际半导体产业格局巨变、国家供应链安全战略提升的大背景切入,客观分析了当初项目未能落地的主要原因,诚恳总结了经验教训。
随后,报告用大量篇幅重点阐述了东华市当前具备的崭新条件:
楚中天主导下“东华智谷”基础设施的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的升级、特别是针对性强、风险共担的产业基金模式和打造“园中园”保障供应链的创新构想。
报告最有力的部分,是那份由小王团队熬了几个通宵做出来的经济效益预测模型。
模型综合考虑了各种可能的风险变量,最终显示,即使在最保守的估计下,项目成功落地后五年内,带动的产业链产值、创造的税收和就业岗位,都将数倍于前期投入,并能极大提升东华市在高科技领域的战略地位和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