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天赋异禀的少女之无相神宗 > 第534斜月山庄二百四十九(第1页)

第534斜月山庄二百四十九(第1页)

苏语就是担心,斜月山庄由月农坐镇,他亲自指挥,那情况都大不一样了!

虽然,黑衣使者的武功敌不过扶桑武士,但杀人的机关术却可以做到。

雪落无声,却压弯了屋檐前的枯枝。山村的清晨寂静如墨,唯有火塘里余烬噼啪作响,像是某种遥远记忆的回音。阿禾一夜未眠,指尖仍残留着昨夜那句触语划过的痕迹??“你认识纳兰歆吗?”她反复摩挲着掌心,仿佛那句话是刻进骨血里的印信,一旦觉醒,便再也无法忽视。

天光微明时,老妪已不见踪影,只在床头留下一只陶埙,形制极简,通体素白,内壁却有细密纹路,似水波流转。阿禾轻轻吹奏,竟发出一段旋律,正是梦中所闻:低回婉转,如风穿林,如泉漱石,又似母亲哄儿的呢喃。她猛然怔住??这调子,竟是当年孤岛学堂初建之夜,纳兰歆抱着玉笛哨吹的第一支曲。

她忽然明白,姐姐从未离开人间,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行走于沉默之间。

风雪稍歇,阿禾辞别村民,携《听律》副本北上。途中经一废弃驿站,见墙上斑驳涂鸦,竟是一幅手绘地图,箭头指向西南群山深处,旁注小字:“她最后去的地方。”字迹瘦劲清逸,与纳兰歆平日笔法如出一辙。阿禾心头剧震,当即改道西行。

越往深山,人烟渐稀。山路崎岖,积雪盈尺,马匹难行,她只得徒步跋涉。三日后抵达一处隐秘山谷,四面环峰,状若闭口之盆,谷底散落十余间茅屋,炊烟袅袅。村人皆以手势交流,孩童用木棍在沙地上写字,老人敲击铜盆报时。一名少年迎上前,递来一张羊皮纸,上书:“来者若为阿禾,请随我入林。”

林中古木参天,藤蔓垂挂如帘。行至深处,忽现一方石台,其上置一青铜钟,锈迹斑斑,却隐隐透出温润光泽。少年指钟不语,退身隐去。阿禾绕行数圈,忽觉脚下震动,低头一看,石缝中嵌着半枚玉片,正是当年断崖上遗失的玉笛哨残角!

她双膝一软,跪倒在地。

就在此刻,钟声无端自鸣,低沉悠远,荡开层层雪雾。钟音未绝,四周林木竟开始轻轻摇曳,不是被风吹动,而是自身发出共鸣??树干裂纹中藏着微型竹哨,枝杈间系着贝壳串铃,落叶下埋着陶制共鸣腔。整片森林,竟是一座活的乐器!

一道身影缓缓从林雾中走出。

白衣胜雪,发如银练,面容依稀可辨,正是纳兰歆。她不再年轻,眉目间却更添澄澈,双耳戴着一对螺旋形骨饰,随步轻响,似在聆听天地呼吸。

“你来了。”她的声音很轻,却不容错辨。

阿禾泣不成声:“姐姐……这三十年,你在哪?为何不归?”

纳兰歆微笑,伸手抚过一棵老松的树皮:“我一直都在教聋者听风,盲者看声,哑者说话。你以为我在躲,其实我在等??等一个能听懂无声之人言语的人出现。是你。”

她引阿禾步入林后洞窟。洞壁布满壁画:有人用手语讲述战争往事,有人以鼓点记录星象变迁,有人将悲痛谱成无词之歌刻于石上。最深处,悬着一面巨大声纹布,其上光影流动,竟是无数未曾出口的话语正在自行显形??那是人心深处最原始的呐喊,尚未化为语言,已被某种力量捕捉、凝固、传递。

“这是‘心声织网’。”纳兰歆低语,“当一个人真心想说而不能说时,他的情绪会扰动空气、震动大地、改变水流节奏。只要用心感知,就能读取。我花了二十年,教会自然代他们发声。”

阿禾颤抖着触摸声纹布,指尖传来温热脉动。她看见一幅画面浮现:一名囚禁多年的诗人,在狱中用指甲刮墙,每一道划痕都对应一个音符;一位母亲失去孩子后每日扫地,扫帚节奏暗合哀歌节拍;甚至一只被猎杀的鹿临死前蹄踏地面的频率,也被记录下来,译作一句悲鸣:“我还想奔跑。”

“所以……你不是消失了。”阿禾哽咽,“你是走进了所有说不出话的人心里。”

纳兰歆点头:“天下已能言者滔滔,可仍有千万人困于无声之境??聋者、痴者、囚者、疯者、异族者、贱籍者……他们的声音从未被听见,不是因为他们不说,而是世人不懂如何听。”

她取出一枚新制的玉哨,通体透明,内部似有云气流转。“这不是权力的象征,也不是神迹的证明。它是一把钥匙,开启‘共感之门’。只有当你放下‘必须用嘴说话’的执念,才能真正理解他人。”

阿禾接过玉哨,贴于心口。刹那间,万千声音涌入脑海:远方某座寺庙里,盲僧正用脚步丈量庭院,踩出一首关于光明的诗;边关戍卒在寒夜里呵气成霜,气息节奏拼出对故乡的思念;深宫嫔妃以绣花针挑线,每一针落点皆为控诉……

她终于彻悟:真正的言论自由,不止于开口;真正的倾听,始于承认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

二人并肩走出山林时,春雷乍起。第一场融雪化作溪流,冲开冻土,奔向远方。纳兰歆停下脚步,望向苍穹:“我要走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