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旧时烟雨 > 第六百零一章 一边凉快去(第1页)

第六百零一章 一边凉快去(第1页)

有人说判断一个正常男人好不好色,看他还能不能喘气就完事儿了。

差不多同样的道理,但凡是女人都在意自己的容貌和年龄,哪怕是寻常农妇也不能免俗,只是她们在生存面前没时间考虑这些罢了。

容貌和年。。。

少年握笛在手,指尖触到那行小字时,浑身如遭雷击。玉笛温润如骨,却似有千钧之重压上心头。他仰头望向破庙残破的屋顶,一道裂痕自梁间蜿蜒而下,恰如命运划开的一道口子。夜雨未歇,檐角滴水声声入耳,仿佛有人在低语,在呼唤,在诉说一段被遗忘已久的往事。

他不知自己为何能听见这声音。自幼流浪街头,靠捡拾残羹冷炙度日,被人唤作“野狗”,从无人问他的名字。可就在方才,那枝桃花无风自绽,花瓣纷飞如雪,落于掌心化作玉笛,竟让他一瞬间看见无数画面:战火中的妇人抱着婴孩奔逃、雪地里一位老者跪着吹笛、湖面上升起虹光、桃林深处有人轻声诵经……还有那一句反复回荡的话??

>“别怕黑,有人一直在等你回家。”

他颤抖着将玉笛贴在胸口,寒意竟渐渐退去。腹中虽空,心中却涌起一种奇异的暖流,像是久旱之地忽逢春霖。他闭目凝神,试图理清这些幻象的来由,却不料笛身微震,一缕极细极柔的音丝自内壁逸出,顺着血脉游走全身。刹那间,他“听”到了。

不是耳朵听见,而是灵魂感知。

那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破庙墙角朽木中藏着一个孩子的哭声,是他五岁那年被族人逐出家门时的呜咽;屋外泥泞小路上,一双赤脚踩过冰水的脚步声,属于昨夜冻死在桥下的乞丐;远处山岗上,风卷枯草,其间夹杂着战马嘶鸣与刀剑相击的余响,是百年前怨渊深处尚未散尽的哀嚎……

最清晰的,是一个女人的声音,温柔而疲惫:“孩子……回来吧。”

他猛地睁开眼,泪水已滑落脸颊。

“娘?”他喃喃出口,声音干涩得如同砂纸摩擦。这是他十年来第一次开口说话。他本以为自己早已失语,原来只是从未真正想说。

玉笛在他手中轻轻颤动,仿佛回应他的觉醒。他忽然明白,这支笛子不是选择主人,而是唤醒沉睡之人。它不挑出身贵贱,不论才学高低,只问一句:你是否曾为他人流过泪?你是否曾在黑暗中仍愿相信光明?

他缓缓站起身,踉跄几步走到庙门前,推开腐朽的木门。晨雾弥漫,天地灰白一片,唯有脚下小路尽头,隐约可见一点红影??是一朵早开的山茶,在寒风中微微摇曳,宛如引路灯火。

他迈步前行。

每一步都像踏在记忆的碎片之上。他记不起自己的名字,却记得某个冬夜,母亲用最后一点米熬了一碗粥,哄着他喝下,自己却啃着树皮;他记不得家乡何处,却记得父亲临死前被人拖走时回头看他一眼,眼中满是不甘与牵挂;他不知道是谁纵火烧了家园,但梦里总有一个披甲男子冷笑:“医者救世,却不避祸端,活该灭门。”

而如今,这玉笛来了,带着前世今生的讯息,带着无数亡魂的期盼,落在他手中。

七日后,他抵达一座荒村。

村中十室九空,疫病横行,百姓以草根充饥,死者埋于乱坟岗,连哭丧的人都没有。他在村口停下,见一群孩童围坐在尸堆旁,眼神麻木,口中念着顺口溜:“爹走了,娘烧了,哥哥当兵没回来,我明天也要变成鬼啦。”

他心头剧痛,当即盘膝坐下,将玉笛横于唇边。

第一夜,他吹的是《春雪》。音不成调,气息紊乱,但他坚持着,一遍又一遍。风穿过废墟,卷起灰烬,竟在空中凝成薄薄霜花,飘落在孩子们肩头,如母亲轻抚。

第二夜,他改吹母亲曾哼过的摇篮曲。这一次,音律渐稳,笛声如溪流渗入干涸大地。半夜时分,村东老井忽然涌出清水,水中浮起几片桃花瓣,香气清冽,闻之神清。

第三夜,一名垂死的老妪在梦中睁眼,指着他说:“你是柳家的孩子……我认得你手腕上的胎记,像一片叶子。”她挣扎着爬起,从塌陷的床底掏出半块焦木牌,上面依稀刻着两个字:“念安”。

那是他的名字。

第七夜,月升中天,全村幸存者齐聚破庙前。他闭目吹笛,不再控制节奏,任心绪流淌。笛声起初低缓如泣,继而高昂如呼,最终归于寂静。就在此刻,大地微震,乱坟岗上数十座孤坟同时裂开,从中钻出嫩绿小苗,叶片皆呈心形,随风轻颤,散发淡淡槐香??与当年长安书院外那株奇迹之树一模一样。

人们跪地痛哭,有人喊道:“亲人回来了!他们终于肯说话了!”

他静静坐着,泪流满面,却笑了。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三个月后,他出现在长安城外十里桃林。

此时正值春分,八株古桃齐放,花雨纷扬,地下根系隐隐发光,宛如星河流动。守院弟子见一少年持玉笛而来,衣衫褴褛,面有风霜,却目光清澈如泉。他们本欲阻拦,却被其身上散发的气息所慑??那是历经苦难而不堕其志的静气,是听尽悲声仍愿发声的勇气。

少年径直走向讲堂,推门而入。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