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影视编辑器 > 第170章 大明供销社(第3页)

第170章 大明供销社(第3页)

如今,时移世易。

他不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小人物,而是官居正四品、节制江南应天的封疆大吏!

他的恩师兼岳祖父徐阶,是当朝内阁首辅,权倾天下。

岳父徐蟠虽是个不成器的纨绔,但顶着徐家的名头,在江南地界也足以震慑许多宵小。

权力,终于成为了他商业蓝图最坚实的护盾。

几个月前,他便已修书一封,密令表哥周正杰南下南京。

此刻,书房暗门轻启,风尘仆仆却精神矍铄的周正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抚台大人!”四下无人,周正杰仍保持着恭敬。

“表哥,这里没有外人。”苏宁笑着扶住他,“事情筹备得如何了?”

周正杰压低声音,眼中闪着精光:“安邦,你画的那‘供销社’图样,我已完全领会!南京城最繁华的秦淮河畔,铺面和仓库已经盘下,正在按照你的要求改造,气派非凡!货架、动线,都与你说的一般无二。

苏宁满意地点点头:“货源方面,我提供的那些奇物,可还够用?”

他指的自然是来自工业空间的各类轻工业品:玻璃镜、精制白糖、前所未见的香料、质量上乘的钢针、色彩鲜艳不易褪色的布匹、五金和日用品。。。。。。

“够!太够了!”周正杰激动道,“光是那些玻璃镜,就已引得全城轰动,多少人捧着银子预定了!还有那些香料、白糖,品质远超贡品!光是这些,就足以让‘供销社“一炮而红!”

“供销社的名字,定好了?”苏宁问。

“定了,就叫‘大明供销社’,朗朗上口,也符合你巡抚大人的身份。”周正杰答道,“不过,安邦,这生鲜、米面粮油。。。。。。若全从本地采购,成本高昂,且容易受制于人。你信中说的那个‘海贸’路子。。。。。。”

苏宁走到大明舆图前,手指点在了南海方向:“没错。我已通过渠道,联系上了往来吕宋菲律宾、暹罗泰国的海商。那边稻米一年三熟,价格不及江南一半;热带水果、珍贵木材、香料更是价廉物美。我已命人组建

船队,以采购‘南洋奇珍”为名,实则大量运回粮食、油脂等基础物资。这些货物,将作为“大明供销社’低价吸引客流、稳定民生的基石。"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我们要让南京城的百姓,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米,更足的油!这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是稳定民心,平抑物价的政绩!我倒要看看,到时候,谁还敢在米市上兴风作浪!”

“是!抚台大人。”

数月后,大明供销社在南京城盛大开业。

那场面,堪称万人空巷。

市民们何曾见过如此敞亮、货物如此琳琅满目、购物如此自由的商铺?

从廉价的南洋米,到璀璨夺目的水晶镜;从日常所需的针头线脑,到包装精美的“沉鱼落雁”高级化妆品。。。。应有尽有,明码标价。

更让人咋舌的是,开业当日,应天巡抚苏宁,竟亲自到场,虽未剪彩,却在众多属官和士绅的簇拥下,入内巡视了一圈。

他拿起一面玻璃镜,对身旁的江宁知府笑道:“此物清晰,可正衣冠。为官者,更需时常自省,心如明镜啊。”

他又走到米粮区,抓起一把颗粒饱满的暹罗米,对围观的百姓朗声道:“此米价廉,本官开设此店,一为便民,二为平抑市价。若有无良奸商再敢囤积居奇,哄抬价,诸位可来巡抚衙门告状,本官定为尔等做主!”

此言一出,满场沸腾!

巡抚大人亲自为一家商铺站台,并将其与“平抑物价”、“便民利民”的政事联系起来,这其中的意味,耐人寻味。

聪明人已经意识到,这“大明供销社”背后的东家,恐怕与苏抚台关系匪浅,甚至。。。。。。

后台账房内,周正杰看着如流水般涌入的银钱,激动得手都在颤抖。

而苏宁,则平静地翻阅着最初的账目,嘴角露出一丝一切尽在掌握的微笑。

他知道,“大明供销社”的成功,不仅仅意味着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它更是一个信号,宣告着他苏宁,终于有能力,也有实力,开始用超越这个时代的经济手段,来影响和改造这个世界。

这供销社,是他商业帝国的又一块基石,也是他未来推行更深层次变革的试验田和资金来源。

穿越多年的隐忍与谋划,终于在权力达到一定程度后,迎来了井喷式的爆发。

大明的工商业格局,乃至更深远的社会结构,都将因这家名为大明供销社的店铺,悄然发生改变。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