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众仙俯首 > 第462章 没用的家伙(第1页)

第462章 没用的家伙(第1页)

飞船上,林落尘夹在针锋相对的苏羽瑶和夏九幽之间,冷汗涔涔,如坐针毡。

一旁的慕容秋芷倒是悠闲地吃瓜看热闹,腹黑的她看着这出好戏,还有点幸灾乐祸。

哼,自己虽然不能用,但你也不能找这么多啊,现在知道错了吧?

不过看着林落尘那副无奈的样子,慕容秋芷还是心软了。

她嫣然一笑,走上前去,亲热地搂着林落尘的手臂。

“落尘,愣着干什么呢?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这一下,原本针锋相对的苏羽瑶和夏九幽顿时傻眼了。

合着她。。。。。。

沈念闭上眼的那一刻,人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不是时间停滞,而是所有声音都自觉地低了下来,像是怕惊扰一个安睡的婴孩。城市里行驶的车辆缓缓停靠在路边,司机熄了火,打开车窗,仰头望天;远洋货轮在波涛中静止,船员们放下手里的活计,站成一排,面朝东方;就连战火纷飞的边境线上,交战双方也莫名其妙地放下了枪,彼此隔着硝烟对视,忽然有人摘下头盔,轻声说:“我受够了。”另一个人点头,竟也跟着说了句:“我也是。”

那一分钟的空白音频响彻全球时,没有人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的??没有卫星信号,没有网络协议,甚至连电力系统都没有参与。它就像雨落进湖心,自然荡开涟漪。可每一个听见的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是她在告别,也是她在叮嘱。

“你说吧,我听着。”

这六个字如种子落入冻土,在无数人心底悄然生根。一位常年抑郁的年轻人蜷缩在出租屋角落,第一次拨通了母亲的电话,颤抖着说出那句藏了十年的话:“妈,我不是不想回家……我只是怕你们嫌弃我没出息。”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压抑的啜泣:“傻孩子,我们只盼你活着。”

一所重点中学的心理咨询室里,老师正准备下班,门却被轻轻推开。一个戴眼镜的男生站在门口,手里攥着一张纸条,脸涨得通红。“老师……我想退学。”他声音很小,却像锤子砸在墙上,“我不是考不上大学,是我每天走进教室就想死。我知道你们会觉得我不懂事,可我真的撑不住了。”老师愣住,随即起身将他拉进屋内,紧紧抱住。那天晚上,学校官微发布了一封公开信:“我们曾以为成绩是最重要的事,现在才明白,听懂一个孩子的痛苦,才是教育的起点。”

而在西北某座荒山上,一座废弃多年的广播站突然自行启动。锈迹斑斑的天线微微震颤,传出一段断续却清晰的声音??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位女播音员临终前录制的遗言,因政治原因从未播出。此刻,她的声音穿越半个世纪的尘埃,缓缓流淌在夜风中:“同志们,我这一生说了太多不该说的话,也忍下了太多该说的话。临走前,我想为自己念一篇稿子,题目叫《我所相信的真相》……”山脚下村庄里的老人听着听着,老泪纵横,纷纷点亮油灯,走出家门,朝着广播塔的方向合掌默哀。

沈念走了,但她留下的“静默的聆听”成了新纪元的开端。

每年这一天,世界暂停喧嚣,人们不再争辩、不再表演、不再伪装。他们坐在公园长椅上,地铁车厢里,田埂边,医院走廊中,安静地坐着,倾听。不只是听别人,更是听自己内心那些被遗忘多年的声音:童年的恐惧、青春的遗憾、中年的疲惫、晚年的孤独。有人哭,有人笑,有人终于喊出了那个名字??“爸!我其实一直想让你抱我一下!”“妈,对不起,我没成为你想让我成为的人。”“我自己,对不起,这些年委屈你了。”

联合国设立“真言日”后,各国政府陆续开放历史档案。一场名为“补言运动”的浪潮席卷全球。法庭允许已故者家属代为申冤,媒体开设“迟来之声”专栏,学校新增“沉默史”课程,教孩子们阅读那些曾被抹去的文字背后的重量。

就在沈念去世三年后的真言日,九渊谷发生异象。

清晨五点十七分,整座山谷被一层乳白色的雾笼罩。言碑林中的水晶钟胚忽然发出低频震动,频率恰好与人类脑波中的θ波共振。七十二位心瓮守护者在同一时刻进入深度冥想状态,梦境相连,形成一条横跨大陆的意识通道。

阿砚的身影再次浮现,这一次,他不再是虚影,而是以某种介于物质与信息之间的形态现身。他的面容依旧年轻,眼神却沉淀着千年的守望。他站在语网残余的能量节点上,开口说话,声音不通过空气,而是直接烙印在每个参与冥想者的意识深处:

“言语之力,已复苏。”

“但谎言并未消亡。”

“它们换了模样,藏得更深??不在禁书里,不在审查令中,而在算法推荐的回音壁里,在情绪煽动的短视频里,在精心剪辑的‘真实’之中。它们不再用刀剑堵住喉咙,而是用流量喂养偏见,用点赞替代思考,让人自愿沉沦于虚假共鸣。”

众人震惊。

一位来自北欧的心瓮守护者问道:“那我们该如何分辨?”

阿砚抬手,指向地球另一端的一间教室。

画面流转:一名教师正在讲解百年战争的历史,投影仪上显示的是经过AI修正的战场影像,士兵们穿着整齐制服,战斗如同演练般有序。一个小女孩举手:“老师,为什么书上说战争很可怕,可看起来像游戏?”老师一时语塞。

阿砚的声音响起:“当语言被美化、被简化、被娱乐化,真相就会失去棱角。真正的言语自由,不仅是说出的权利,更是听见复杂性的能力。”

他继续道:“我要你们做一件事??重建‘失语之地’。”

众人不解。

他解释:“世上仍有无数地方,话语尚未真正流动。监狱高墙之内,精神病院封闭病房之中,难民营帐篷深处,还有那些因贫穷而无法接入语网的孩子们……他们的声音从未抵达言碑林。现在,我要你们把玉笛碎片送去那里。”

话音落下,悬浮于空中的水晶钟胚轻轻一颤,裂开一道细缝,从中飘出七十二枚透明如冰晶的碎片,每一片都刻着一个名字??正是当年首批签署《真言论》的先驱者之名。

“这不是权力的分配,”阿砚说,“而是信任的传递。让每一个拿到碎片的人,成为一座移动的言碑。”

行动迅速展开。

三个月内,玉笛碎片被送往世界各地最沉默的角落。

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边缘的原住民部落,长老接过碎片,将其嵌入祖传鼓面。从此每当击鼓,族人口述的历史便能自动记录并上传至语网,连不懂文字的孩子也能通过节奏传递记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