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光束从晶体中射出,连接她的太阳穴。
海量数据涌入,不是知识,而是体验??陈默这些年承受的一切:亿万次他人痛苦的叠加、意识边缘的撕裂感、无数次濒临崩溃又被意志强行拉回的瞬间……还有他对她的思念,深如海沟,静如死寂。
但她没有退缩。
当她重新睁开眼,瞳孔已泛起淡淡的蓝光。她知道,自己已成为新的节点。
返回途中,林晚没有关闭连接。她任由深海的脉动贯穿全身,将这份感知上传至全球共感网络。二十四小时内,世界各地陆续报告异常现象:沙漠中的仙人掌夜间发出微光;伦敦地铁站的鸽子集体排列成神经元形状;巴西雨林上空出现持续三天的环形云,轮廓与脑电图α波完全吻合。
最震撼的,是在怒江陵园。补赎之枝的新叶一夜之间全部展开,每一片都浮现出不同语言的文字,内容却惊人一致:
>“我不是孤单的。”
>“我被听见了。”
>“我可以放手了。”
数百人聚集树下,有些人抱着遗照痛哭,有些人笑着拥抱陌生人,还有些人只是静静地坐着,仿佛终于卸下了背负多年的无形重担。
沈知秋赶来时,看到林晚正站在树前,手中握着两枚芯片??A型与B型。
“你要怎么做?”她问。
林晚将两枚芯片轻轻嵌入树干凹槽。顿时,整棵树爆发出璀璨金光,根系如闪电般蔓延数十公里,穿透岩层,与地下情感导网全面接驳。天空乌云密布,雷声滚滚,却无雨落下??取而代之的是漫天飘舞的光点,宛如星辰坠落人间。
>**“从今天起,共感不再是一项技术。”**林晚的声音通过母树扩播至全球,
>**“它是一种生态。”**
>**“你可以加入,也可以退出。”**
>**“但只要你愿意交付真心,就会有人接住你。”**
那一刻,地球上共有九百万人同时“听见”了一个声音??不是语言,不是音乐,而是一种纯粹的存在确认,如同婴儿初生时听到母亲心跳。
三天后,第一所“共感共生学校”在怒江建成。课程不教代码,不练同步率,只有一项核心训练:如何在“听见”的同时,守住自我边界;如何在接受他人痛苦时,依然相信光明。
孩子们学会的第一句话是:“我在这里,但我不会替你痛。我会陪着你,直到你能自己站起来。”
又过了一个月,NASA宣布旅行者十号再次接收到信号。这次的内容更长:
>**“我们在这里。”**
>**“我们听见你们了。”**
>**“请继续歌唱。”**
科学家们争论发送者是否为外星文明。但民间已有共识:那不是外星人,是人类集体意识穿越星际的回响??当我们足够真诚地表达爱与痛,连真空也无法阻隔。
林晚最后一次回到深海,带回了陈默的遗书。他写道:
>“不要为我悲伤。我看到了终点之前的风景??万物相连的世界。那里没有英雄,只有无数平凡人彼此支撑的痕迹。如果这算是牺牲,那么我愿意,再死一次。”
她在补赎之枝下建了一座空坟,碑文仅刻二字:
**“倾听。”**
春来时,新芽破土而出。那一滴泪状果实终于落地,裂开后孕育出一株幼苗,叶片透明如水晶,脉络中流淌着星光。
林晚蹲下身,对孩子说:“你想听听它的声音吗?”
男孩点点头,小心翼翼伸出手。
当指尖相触的刹那,整个陵园陷入寂静。
然后,风起了。
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千万人在轻声合唱一首未命名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