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 > 第1680章 妇唱夫随(第1页)

第1680章 妇唱夫随(第1页)

陆昭菱没有想到陆安繁竟然真的回来了,而且就堪堪赶上了。

站在她面前的陆安繁比最后一次见面时又长高了一些,看着没瘦,反而壮了些许,肩膊衣裳之下能够看到隐隐的肌肉线条。

他看着有些风霜,脸上都明显有层灰。

但是双眼很是有神。

众人看着他,又看看陆昭菱,都觉得现在的陆安繁细看之下,跟陆昭菱是有那么一点儿相似的。

估计就是陆家人的那一点儿基因了。

毕竟陆明其实也长得挺俊美的。

见众人都看着自己,陆安繁有些不自在。。。。。。

风雪夜,长江渡口的篝火尚未熄灭,余烬在寒气中微微跳动。阿禾将那孩子轻轻放下,蹲身与他平视,从腰间解下葵儿所赠的青布笔囊,取出那支断锋紫毫,郑重递去:“你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启音钟的一声回响。这支笔,送你。”

孩童颤抖着接过,指尖触到笔杆上刻着的细小纹路??是一行极浅的篆书:“言出如血,不可轻掷。”他抬头,眼中泪光闪动,却不再怯懦。

“我叫阿满。”他说,“我会记住今天。”

人群缓缓散去,有人低声吟唱起《言之初》的片段,歌声如细流汇入江涛。阿禾立于岸边,望着黑沉沉的江水,肩头那只黑羽飞鸦悄然展翅,绕着他盘旋一周,忽地向北飞去,融入浓云深处。他知那是葵儿骨笛召唤的灵鸦,传信而来,亦或引路而去。

他闭目良久,忽觉脚边微动。低头一看,竟是那枚铜铃残片自衣袋滑落,正贴着冻土轻轻震颤,发出几乎不可闻的嗡鸣。这声音不似人耳所听,倒像是直接钻入心窍,唤醒某段深埋的记忆。

恍惚间,他看见沈清璃站在一片灰雾之中,身穿素白长裙,发间别着一朵干枯的桃瓣。她没有说话,只是抬手一指??指向西南方向,川蜀之地。

“姐姐……”阿禾喃喃。

铃片骤然静止。风停,火熄,万籁俱寂。唯有星子垂落如雨,映在他瞳中。

第二日清晨,阿禾便启程南下入川。沿途所见,已非昔日死寂之象。村寨门前多挂起了木牌,上书“真话堂”三字;孩童嬉戏时唱的童谣,竟也夹杂着对官吏贪腐的讥讽;更有乡绅自发设立“言井”,凡有冤屈者可投书其中,由族老公议裁断。

然而越往西行,山势愈险,人心却似重新蒙尘。至夔州境内,群峰环峙,云雾缭绕,百姓虽见阿禾讲书,却多低头避视,偶有应和者,家人必连夜拖其归家,闭门训诫。

一日黄昏,阿禾宿于山脚破庙,遇一老樵夫携孙女前来避雨。小女孩约莫十岁,眉眼清秀,手中紧抱一本破旧册子。阿禾好奇探看,竟是手抄的《清璃传略》,页角密密麻麻写满批注,字迹稚嫩却坚定。

“这是你写的?”他问。

女孩点头:“我娘不让看,说看了会招祸。可我偷偷抄了七遍,每晚躲在灶房背。”

老樵夫叹气:“她爹……三年前因写了一篇《饥民赋》,被巡音使抓走,再没回来。她娘怕她重蹈覆辙。”

阿禾心头一紧。他记得那篇赋??曾有人口述于岭南言会上,文中写道:“仓廪实而犬鼠饱,饥骨露而君不知。”当时全场泣不成声。

“那你怕吗?”他轻声问女孩。

女孩咬唇片刻,忽然扬声:“不怕!我要像沈清璃一样,让人听见我们这里的声音!”

话音未落,屋外雷声炸响。暴雨倾盆而下,庙顶漏雨如注。就在此时,那枚铜铃残片再次震动,比以往更剧烈,竟带动整座庙宇梁柱轻颤。阿禾猛然醒悟??这不是普通的共鸣,是终焉钟残片在回应某种“集体沉默”的压迫。

他冲入雨中,攀上庙前石台,高举《清璃传略》大声诵读:

>“她说:若天下皆哑,我愿为第一声啼哭;若人间尽谎,我宁作那一句真言。我不求赦免,只求被听见。”

一道闪电劈下,照亮山谷。刹那间,四面山坡竟传来??之声??无数村民披蓑戴笠,悄然聚集于林间岩畔,远远望着这座破庙。他们不开口,不动身,却用目光传递着渴求。

阿禾泪流满面,继续朗读。读至沈清璃在地宫以喉血激活启音钟那一幕时,忽听得人群中一声嘶喊:“我说!”

一名中年妇人踉跄而出,跪倒在地:“我男人是静语使!他亲手烧死了三个说方言的孩子!我一直不敢说……可我梦见他们来找我了,嘴里全是灰!”

她痛哭失声,额头磕在湿泥之上。紧接着,又有一名青年站出:“我是音律监密探!我举报过自己的老师!他说‘百姓饿得吃土’,我就把他送进了哀牢坑!”

一人开口,百人颤抖。终于,一个接一个的身影走出雨幕,或哭或吼,或喃喃自语,诉说着几十年来压在胸口的秘密。有些话含糊不清,有些甚至不成句子,但每一句都像刀割开胸膛,鲜血淋漓,却真实无比。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