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西生活的这一年里,吕尧在饮食上没有受到过亏待,但在川西那边做助农发展,就免不了要四处奔波,考察各种项目,然后还要帮助川西那边进行项目落地。
项目落地后仍旧不是结束的时候,在旅游相关的项目上,。。。
夜雨敲窗,吕尧却睡不着。
他披衣起身,走到书房,打开“火种”系统的后台日志。屏幕上滚动着过去二十四小时内的新增录音条目:3,872条。来自城市天台、医院走廊、乡村祠堂、高铁站台……每一个声音背后都是一段沉默太久的独白。他随手点开一条编号为GD-1029的记录,背景音是洗衣机低沉的轰鸣。
“我结婚十二年了,”女人的声音很轻,像怕吵醒什么,“老公每天回家就躺在沙发上刷手机,我们说话不超过十句。孩子上初中后也变得冷漠,我说多吃蔬菜,她就说‘你烦不烦’。上周体检,医生说我有轻度抑郁症,建议心理咨询。可我连挂号都不知道该挂哪个科……今天趁他们都不在家,我把心里话录下来。我不知道这有没有用,但至少……有人听我说完了吧?”
吕尧静静听完,手指悬在“已回应”按钮上停了几秒,最终按下。系统自动回传那句温柔而坚定的话:“谢谢你愿意说出这些。你不是软弱,你是坚强得太久。”
他合上电脑,走到阳台。凌晨三点的城市依旧亮着无数盏灯,像一片不肯安眠的星海。他忽然想起吴丹前两天说的话:“你现在做的事,已经超出了心理援助的范畴,你在重建人和人之间的信任。”
那时他没回答,只是笑了笑。
可他知道,这一切的起点,并非什么宏大的理想,而是十三年前那个暴雨夜??母亲临终前握着他的手,嘴唇翕动,却一句话也没能说完。监护仪的警报声刺耳地响着,医生护士冲进来,家属被请出病房。最后一眼,他看见母亲的眼睛还睁着,望着他,像是还有千言万语要讲。
第二天清晨,他在母亲枕头下发现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写着三个字:“听我说。”
那是她一生中最接近求助的一次。
而现在,这张纸条的复印件,正贴在“火种”总部会议室的墙上,旁边挂着一行大字:“让每个人,都能把话说完。”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阿米娜发来的消息:“心灵图谱2。0刚捕捉到一个高危信号,来自云南怒江州一所中学的心理信箱录音,情绪崩溃指数连续七天超标,预测自杀风险等级已达红色预警。录音内容加密,需授权解密。”
吕尧立刻回复:“授权,现在。”
五分钟后,音频文件下载完成。他戴上耳机,按下播放。
是一个男孩的声音,十七岁左右,带着浓重的傈僳族口音,语速极慢,仿佛每个字都从喉咙里硬挤出来。
“我叫阿普,读高二。我爸在我六岁那年喝酒摔下山崖死了,我妈改嫁到隔壁村,三年没见过我。奶奶养我长大,去年咳血走了……我现在住校,饭卡没钱了就饿两顿。没人问我吃不吃得饱,也没人问我冷不冷。老师说我是‘问题学生’,因为我上课总走神。其实我不是走神,我只是……太安静了,安静到觉得自己不存在。”
他顿了顿,呼吸变得急促。
“昨天我在桥边站了很久。下面是江,水很急。我想跳下去,可我又想,要是我真的死了,会不会有人发现我的课本还在教室?会不会有人翻我的抽屉,看到我写了一半的信?信里写着:‘我想妈妈,但我记得她的脸越来越模糊了。’”
吕尧的心猛地揪紧。
男孩继续说:“后来我回来了。因为我想试试这个‘倾听信箱’。如果真有谁听见了,也许……就不那么想死了。”
吕尧立刻拨通阿米娜电话:“定位他!马上联系当地教育局和心理干预小组!派最近的志愿者去学校!”
“已经在行动了。”阿米娜声音冷静,“录音上传时附带地理标签,我们十分钟前已通知怒江州心理健康中心派出紧急干预队。同时触发‘心灵桥梁’校园预案,今晚会有两名经过培训的同学前往他宿舍,进行非正式陪伴谈话。”
吕尧松了口气,却仍坐立难安。他打开电脑,调出“心灵图谱”的实时数据流。阿普的情绪曲线像一条濒临断电的心电图,在绝望的谷底挣扎起伏。但在录音上传后的第十八分钟,曲线出现了一个微弱的回升拐点??那是系统检测到外部回应介入的信号。
“他在被听见。”吕尧喃喃道。
第二天中午,阿米娜发来后续报告:阿普已被临时安置在校心理辅导室,两名同龄“倾听伙伴”整夜陪在他身边。他哭了三次,说了七个小时的话,包括童年唯一一次生日??奶奶用野花编了个花环给他戴在头上。
“他还问了一句:‘原来我也值得被听吗?’”报告末尾写着。
吕尧看着这句话,眼眶发热。
他想起自己重生前的那个世界。那时他是普通白领,朝九晚五,房贷压肩,婚姻失败,父母疏远。最孤独的一晚,他曾对着语音备忘录说:“如果我现在消失,三天内会有人发现吗?”说完就删了,怕被人听见笑话。
而重生这一世,他选择了吴丹??那个手握资本与人脉的富婆,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算计。他知道她的资源能让他少奋斗二十年。可他没想到,真正改变命运的,不是她的钱,而是她愿意把权力交给他去做一件“看起来毫无回报的事”。
就像现在。
下午三点,吕尧受邀参加一场线上国务院跨部门协调会。视频画面中,卫健委、教育部、公安部的代表围坐一桌,议题是:“心灵桥梁行动”是否应纳入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体系。
一位官员提出质疑:“心理干预属于软性服务,能否真正提升社会稳定性?是否有量化成效?”
吕尧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调出一段视频。
画面是内蒙古扎木合获救当晚的直播回放,当全国听众齐声哼唱那段草原旋律时,声波共振仪器记录到雪层下心跳频率从每分钟42次回升至68次。AI分析显示,人类集体发声产生的低频振动,确实在生理层面激活了昏迷者的脑干反射。
“我们曾以为救援靠的是速度和技术。”吕尧声音平稳,“但那天让我们找到孩子的,是两千里外一个上海主妇在厨房切菜时哼出的音符,是一个深圳程序员加班途中低声重复的‘我在听’。这不是奇迹,这是证明??情感共鸣本身就是一种生存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