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439章 再来一炮试试(第1页)

第439章 再来一炮试试(第1页)

出游,一家几口人从皇城而出,坐的是一辆车,前后甲士无数,直从朱雀大街而出城。

凌振,满脸都是疲惫模样,早已等在军营门口……

天子到了,带着众人皆往军营里的校场而去。

今天随同而来的人。。。

夜色如铁,压着江南水网密布的村落。那口自地底升起的古井已被青石围砌,四周立起矮墙,成了村中孩童每日必来探看的奇景。井水依旧清澈,倒映星月,却再未浮现文字。但每到子时,井壁苔藓便会微微发亮,像是有无数细小的眼睛在深处睁开又闭合。

沈小砚每日清晨仍会来到井边,洒扫一圈,焚一炷香。不是祭神,也不是拜鬼,只是习惯。他总觉得这口井还活着,像一头沉眠的兽,呼吸缓慢而深沉。黑铃悬于书院梁上,自那一夜三响之后,便再未发声,表面波纹却始终流转不息,仿佛体内封存着一场永不停歇的风暴。

七枚指骨已归还大地??林昭说,它们完成了使命,不能再被任何人掌控。临行前,他将铜盘埋入井底三丈之下,用的是补天军秘传的“断脉封印法”,连影阁的探测晶片也无法穿透。然后他对沈小砚说:“接下来的事,得靠人去做,不能靠器物了。”

话音落下,他便独自离去,身影没入晨雾,如同从未存在过。

可沈小砚知道,他还在看着。

半月后,第一批少年启程。他们大多是阳谷周边村庄的孩子,最小的不过十一岁,最大的也不过十五。每人背着一只粗布包,里面装着几本空白纸册、干粮、火石,以及一枚仿制的黑铃??那是沈小砚请村中铁匠依样打造的,铜质粗糙,无一丝灵性,唯有一声轻响,能唤起记忆。

“你们不必告诉我答案。”临行前,沈小砚站在书院门前的槐树下,对这群少年说道,“你们的任务,是提出问题。问父母为何不敢提旧事,问先生为何只讲官修史书,问县令为何每逢灾年总说‘风调雨顺’。你们要像种子一样散出去,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一个瘦弱男孩举起手:“如果没人回答我们呢?”

“那就继续问。”沈小砚望着远方山脊,“直到有人开始犹豫,开始皱眉,开始说‘我也曾想过这个问题’。”

少年们点头,眼中燃着微光。他们不懂什么“净语计划”,也不知“守魂阵”为何物,但他们记得那一夜,全村孩子齐声发问的震撼。他们记得母亲抱着他们颤抖,父亲沉默良久后低声说:“其实……我也一直想知道。”

队伍出发那天,三百村民送至村口。没有人哭,也没有人笑,只有风吹动衣角的声音。沈小砚站在高处,看着孩子们的身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蜿蜒小道尽头。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一生,从未如此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而与此同时,在汴京皇宫深处,一场秘密会议正在举行。

御书房内,烛火幽蓝,七名身披银线黑袍的老者围坐一圈,中央悬浮一颗水晶球,内部浮现出全国各地的地图,其上三百二十七个红点闪烁不止,正是那些孩子启程后的落脚之地。

“认知污染指数突破阈值。”左侧首位老者声音冰冷,“全国范围内,儿童提问率上升四百倍,教师群体出现十七例‘记忆回溯’症状,三名地方官员主动提交辞呈,并附言‘我曾参与焚书’。”

“清心所已超负荷运转。”另一人接道,“药汤供应不足,澄心仪式失败率攀升至百分之三十九。更严重的是,部分受术者在接受净化时,反向质问主持道士:‘你说的真,是谁定义的?’”

殿中一片死寂。

良久,居中老者缓缓开口:“启动‘逆种计划’。”

众人皆是一震。

“您是说……让‘无思卿’反向渗透?”

“不仅如此。”老者抬手,水晶球中骤然浮现出七个新标记,位置恰好与七枚指骨最后出现的地点重合,“放出‘影童’。让他们以流浪孤儿的身份混入提问者群体,潜移默化地植入怀疑的反面??虚无。告诉他们:既然一切皆可质疑,那也就没有真实;既然无人可信,何必再问?我们要让他们从‘求真’滑向‘厌问’。”

他嘴角微扬:“人心最怕的,不是谎言,而是彻底失去相信的能力。”

消息并未外泄,但第三日清晨,沈小砚在书院门口发现了一只破旧草鞋,鞋底刻着一行极细的小字:“小心同行者”。

他盯着那字看了许久,终于明白??敌人已经开始反击。

他立即修书数封,通过商队暗线送往各州联络点,警告所有接收少年的据点加强甄别。同时,在书院增设一门新课,名为“辨疑之术”。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