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顺身形一顿,没有点头也没摇头,只道:“军中总有刺头要挑事,没回回家都满身是伤,阿兄看我待得不开心,同我说大将军这里还缺人手,我便来了。”
上回在军营中嬴铣命她护卫林寓娘时,吴顺原本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只是军令在前,不得不不答应。但这回却是吴丰一提她就答应了下来。
吴顺自顾自地不断斟酒,举杯尽饮,林寓娘有心要劝,却又不知该如何劝。
“我初学医时,也是十分辛苦。”吴顺出身寒门,有兄长照拂,林寓娘也是庶人贱籍出身,拿着一张不属于她的过所,幸好也有楚鹤为她领路。
“初拜入老师门下时,我大字不识,手脚也粗笨,每日习字都要挨手板,旧伤还没好,新伤又开裂,手心烂了又好,好了又烂,如此三五个月,好不容易才将素闻与内经完整抄写下来。抄下来不算完,还得要熟记熟背,背完经典再背药典,一日没有背完,连饭也不敢吃。”
“饭也不让你吃?”吴顺不免惊诧,“这算是什么师长!”
林寓娘笑着摇摇头。
“哪里是,是我没脸吃饭。老师给我吃穿,借我屋檐寄身,吃人家的,住人家的,每日就连洒扫也不必多做,老师只要我学医。每日都这样清闲度日,却连几本书都背不下来,我哪有脸吃饭。”
当日在军营初见时,吴顺以为她与嬴铣关系密切,虽然知道她是个医工,却也对她的医工身份不以为然,经过医舍里头的一番共处才确定林寓娘当真有些本事,这些事情,她从没听过,林寓娘也从没有对旁人说过。
“那后来呢?”吴顺轻声问。
“后来我勉强算是学成,老师便让我作为女医同他一道坐堂问诊。”
女医、医婆之类,大多都是手里握着些偏方,走街串巷做些替人捉牙虫、安胎堕胎之类的活计,虽然名号上带着个“医”字,实际上没人会将她们做的事与医堂、药堂,同太医署里入了籍册的医工看作一类人,甚至也有些女子打着女医、医婆的名号做些暗娼的活计。
让一个女子如同真正的医工一般开堂坐诊,简直荒谬至极,女子本就不能参加太医署考试,也根本没有所谓的“女医工”。
“病患们上门求医药,真金白银地给出去,为的就是医药能起效用,能治病,能救命。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医工,所信重的也只有真正的医工,世情如此,也难怪他们根本不肯让我过脉。”林寓娘道,“为此老师想了许多办法,起先是降低我的诊金,让我只用半价看诊,其后又规定,经我看诊的病人汤药钱也只用一半,即便如此也是门可罗雀,老师便每月都开几次义诊,让我免费替病人诊治,只求让我能有切实经手的病例能够记录在医案上。”
这样一来难免耗费许多钱,到后来,楚鹤每日出门给人看诊所得的诊金,倒大多都是用来填补林寓娘所造成的亏空。
日复一日的,林寓娘越发惶恐也越发心虚,她原就不识字,先天不足又不成材,费这么大劲学了字,背了医方与药典,好不容易学成了针石技法,却成了个没有病人的医生,能有什么用?楚鹤在她身上根本是白费力气。若当日楚鹤选的是其他什么人,哪怕同她一样不识字,只要是个男人,哪怕同她一样未经考试只是医生,境况大概也比现在好许多。
可越是如此,她越不敢说放弃之类的话,只是私下里加倍用功,《素问》、《内经》背过一遍又一遍,药典也是滚瓜烂熟,所有经手的医案都能随口说出来,如此半年之后,终于是有人循着她的名声找上门来问诊。
如今她终于能够独当一面,也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医籍,楚鹤却已经不在了。
吴顺默默地看着她,好似明白了什么。
林寓娘也将一杯酒饮尽,看着吴顺道:“女子体弱,论习武比起学医,只怕困难百倍有余,期间所遭遇横眉冷眼比我更是只多不少。吴娘子好不容易学成,如今也做成了女将军,我尚且没有放弃,娘子又为什么因为这些末余小事便要退却?”
好半晌。
“是。”吴顺想了想,起身朝林寓娘行礼道,“多谢县主娘子指教。”
这回林寓娘只是看着她,没有避开,坦然受了这一礼。
“吴娘子打算什么时候去同大将军好好说说,仍旧回军中领职去?”
先前在军营里头,嬴铣让吴顺护送林寓娘时下的是军令,这回却是托吴丰转告,既然不是军令,就有可以转圜的余地,只是仍需要她自己去同嬴铣交涉。
吴顺想了想:“过几天吧,最近长安的确不太平,国公府里又缺人手,等大将军找到能够接替的人我再走。”
林寓娘便也点点头:“府里空余的厢房还有许多,吴将军尽管住下就是。”
话都说开了,再喝酒,便只为赏月听风。
次日一早,两人照计划套了车往万年县去,大概长安县令最后还是派了人前去通报,徐国公府的马车才刚进坊门,便有差役在前护送开道。
到了公廨停下车,仍旧是由县令、县尉等一干人等亲自迎接二人进门,万年县既然提前得知了林寓娘会来,自然也不会让她坐着干等,很快便奉上文书。
“县主所要的,洪家夫妇的地址就在这里。”县令给了地址,又问道,“容下官多问一句,娘子要寻洪家人,是为了什么?”
“洪氏女的骨灰至今仍存放在佛寺,多少是一场顾复情分,将洪宝儿送回家里去,也免得她孤苦无依。”
县令若有所思。
林寓娘垂眼草草看了一眼,洪家在南边的升平坊,距离有些远,若是要去探望,还得要抓紧些时间,既然地址已经拿到了,也没必要再停留,日后再送礼上门道谢就是,于是同吴顺说了一声,两人便作别县令往外走。
县令仍旧是亲自送二人出了公廨,临去时又开口。
“县主娘子容禀,恕下官多嘴,六年前某虽然并非县令,但也对当年事有所耳闻。当年国公爷上门寻人时,万年县内五十四坊,所报人口走失者,唯有一位孟氏女,并没有其他人。”
林寓娘一愣,点点头离开了。
车马一路往南走,按照地址到了升平坊,天色已经不早了,急匆匆地寻到街道,走进巷
子里纸条上写着的那一处蓬门小院,正要上前敲门时,门却先一步开了。
“珍郎慢些走,阿爹阿娘年迈了,追不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