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
尖锐呼声,传遍大殿。
不少人望了望两浙路的官员,暗自摇头。
官家的性子究竟强硬与否,从欧阳修、吕公著二人逼宫就可窥见一二。
火烧钦差,官家态度如何,从主审官的人选是江阁老亦是可窥见一二。
从江阁老主管钦查的那一刻,两浙路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皇帝让内阁大学士举荐两浙东、西路的主官,让吏部统筹官吏任选,毫无疑问是要让其他人瓜分两浙路,硬生生的达成两浙路一拆为二的目的。
“陛下,陛下!”沈遘心头大骇,连唤了几声。
拆分两浙路,这怎么行呢?
一抬头,丹陛之上早已没了赵策英的身形。
几位阁老,则是不声不息的聚拢起来。
几位阁老中,并没有两浙人。
对于几位阁老、乃至于朝堂文武百官而言,两浙遭到重罚,更多是却是欣喜。
毕竟,上上下下都贬了人,甚至建制一拆为二,自是得有人去填。
不一会儿,文武百官,相继退去。
御书房。
主位,赵策英手持一份名单,观阅起来。
凡是名单上的人,都是受内阁大学士举荐的主官人选。
安抚使,从二品。
安抚副使,从三品。
两大官位,都是紫袍大员。
这也即意味着,有资格被举荐上来担任安抚使与安抚副使的人,本身也得是三品大员,亦或是非常接近三品大员的正四品。
这样的人,单一的某位阁老手下也就不足两手之数,自是不难举荐。
户部右侍郎,宋怀。
司农寺卿,汪辅之。
吏部左侍郎,陈荐。
刑部左侍郎,王安石。
一道道名字,依次望过去。
王安石!
赵策英眯着眼睛,注目了几眼。
旋即,起身走向书架,寻找起来。
约莫十息,几道关于变法的奏疏,落入手中。
《上呈官家变法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