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75章 刘氏鼎刻李氏名(第3页)

第475章 刘氏鼎刻李氏名(第3页)

一日黄昏,她收到一封来自西域的信。拆开一看,竟是多年前失踪的陈延亲笔所书!

原来当年他并未死于战乱,而是被商队所救,流落龟兹十余载。期间他潜心整理西域诸国口传史诗,将其译为汉文,并推动当地建立共述雏形。信末写道:

>“老师常说‘真实之外,尚有仁心’。我在异乡方懂此意。他们不信文书,只信歌谣;不重证据,只重心声。于是我教他们把歌谣录进忆玉,让每一段旋律都承载真实。如今龟兹已有‘吟语塔’十三座,百姓登塔放歌,声传百里,谓之‘以音证心’。

>我知自己迟了太久。待春雪融尽,我便启程归国,带回这万里西风中的真心之音。”

阿织读罢,老泪纵横,仰望苍穹,似见故人策马踏尘而来。

又过三年,皇帝病重,召群臣于诚机阁。

铜镜映照天下共语网络,无数光点闪烁不息,宛如星河倒悬。

“朕观此景,恍如梦中。”皇帝咳嗽几声,微笑道,“十年前谁能想到,亿万百姓竟能如此坦诚相对?朕不敢言天下大治,但至少,人心不再铁幕高筑。”

他转向沈明澜:“你师父阿稷曾说,共述之路,九死无悔。今日看来,虽有波折,终究未负初心。”

沈明澜跪地叩首:“臣等谨守其志,不敢稍忘。”

皇帝闭目,最后一道朱批落下:

>“共述永续,勿替勿辍。后世若有疑议,可观此镜??万千真心,汇而成光。”

驾崩之日,全国问心亭蓝光齐亮,持续三日不灭。

多年后,一名少年走进京都信史殿,欲查询曾祖父生平。管理员递给他一枚忆玉,提醒道:“这段记忆涉及家族创伤,按律需签署知情书方可观看。”

少年犹豫良久,最终签下名字。

忆玉发光,浮现出画面:一位青年军官站在刑场边缘,手中握枪,眼神挣扎。画外音是他亲笔日记:

>“我执行了命令,枪决了七名‘叛党’。其中一人,是我同窗十年的好友。他说:‘你会后悔的。’我没说话。可这一生,我都在梦里听见他喊我的名字……”

少年看完,久久不语。走出大殿时,阳光洒满台阶。

同伴问他:“怎么样?他是不是个英雄?”

少年摇头:“我不知道。但我现在明白,为什么爷爷从来不提他。”

“那你恨他吗?”

少年仰望天空,轻声道:“我想去看看他曾待过的那个村子。也许,我可以替他说一声对不起。”

风起云涌,岁月如河。

在遥远的未来,一艘飞舟划破长空,舱内陈列着一颗古老忆玉,标签写着:“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人类首次实现全民共述文明之起点。”

驾驶员按下启动键,忆玉光芒绽放,传出一段温柔女声:

>“若知结局,是否仍愿前行?”

>

>万千回响穿越时空,汇成一句坚定回答:

>

>“愿。”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