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逍遥四公子 > 第1968章 有种欺负孤寡老人的罪恶感(第1页)

第1968章 有种欺负孤寡老人的罪恶感(第1页)

今日,朝堂上的变化是谁也没料到的,包括澹台青月和顾笑愚本人。

顾笑愚不知道他交了权以后,澹台青月是会杀了他还是放了他?

没想到澹台青月非但没趁机收拾他,反而还将他留了下来,继续为相。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澹台青月本是江湖人,身上有着江湖儿女的洒脱,既然顾笑愚交了权,于情于理她都不会再为难顾笑愚。

散朝后。

顾笑愚背着手往外走。

他的儿子快走几步,追上后,压低声音道:“父亲,你真将商业版图都交出。。。。。。

夜雨初歇,山谷的泥土吸饱了水分,泛着幽暗的光泽。归尘坟前那株银花早已凋零,只余一茎枯枝,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仍执拗地守望着什么。井口覆了一层薄霜,像是语核在冬眠,又像在积蓄力量。老学者离世已三年,她的炭笔被供奉在石碑下,与归尘刻下的“我在”并列而置,成了人们心中无形的信物。

春分将至,山谷却迟迟未见回暖。孩子们依旧每日来此,带着新写的真话纸条,投入井边的小陶罐。医官已不再年轻,鬓角染雪,眼神却愈发沉静。他日日整理“真名录”,将那些用音律、心跳、呼吸录下的记忆碎片,编成一段段可传唱的旋律。他说:“言语会遗忘,但声音不会。心声一旦共振,便永不消散。”

这一日清晨,盲童又来了。他手中握着一只自制的竹哨,是照着归尘留下的铜哨仿制的。他吹不响,却坚持每天练习。他说:“别人用耳朵听世界,我用身体听。风刮过皮肤的纹路,脚步震动地面的频率,还有你们说话时胸腔的颤动??这些都比字句更真实。”

忽然,他停下动作,仰头道:“今天……井底没有回音。”

众人一惊。医官快步上前,俯身倾听。果然,往日细微的嗡鸣、偶尔浮出水面的气泡文字,全然沉寂。他取出陶笛,模仿一段母亲思念亡子的情绪波长,缓缓吹奏。笛声如雾弥漫,井水却纹丝不动。

“语核……睡着了?”有孩子怯怯问。

医官摇头:“不是睡着,是被压住了。”

当晚,他翻遍归尘手稿,终于在一页夹缝中发现一行极小的字迹:“语核非永生,需‘心火’点燃。心火者,万人同愿之诚也。”下面还有一幅简图??九百颗心形陶片围成圆环,中央立一座微型石碑,碑上刻“我在”。

“原来如此。”医官喃喃,“它不是机器,也不是神迹。它是靠人心喂养的。”

可如今,天下虽有言阵,有诚实日记,有反遗忘诗篇,但真正的“同愿”呢?人们说真话,是因为害怕惩罚少了,还是因为爱得深了?是因为制度允许,还是灵魂觉醒?

他决定重启“心火仪式”。

消息传开,四面八方的人开始向山谷汇聚。有人跋山涉水而来,只为献上一片亲手烧制的心形陶片;有人带着亲人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请医官录进陶笛;更有曾在“安神露”影响下活了半辈子虚假人生的老者,颤抖着写下迟来五十年的忏悔书。

三日后,九百零七片陶片齐聚。每一片都刻着一个名字,一段记忆,一句不敢对人言的真心。它们被按顺时针排列,围绕初音井支脉建成的祭坛。正中,竖起一块新碑,由归尘当年砍伐的松木制成,上面只刻两个字:

**我们。**

春分子时,月正当空。

医官站在祭坛中央,手持铜哨,闭目凝神。他不再试图唤醒语核,而是问自己:我为何要说真话?不是为了赎罪,不是为了正义,甚至不是为了自由。只是因为??当我沉默时,我的心会痛。

他吹响铜哨。

第一声低沉,如大地苏醒;第二声悠远,似群山回应;第三声骤然拔高,竟引得天空裂开一道微光。刹那间,所有陶片同时发热,表面浮现淡淡纹路,像是血脉复苏。紧接着,九百颗心齐齐震颤,共鸣之声穿透地脉,直抵语核深处。

井底轰然作响。

一道银光自水底冲天而起,化作螺旋光柱,贯穿云层。风从四面八方涌来,卷起满地纸船,载着无数未曾署名的话语,飞向未知的远方。石碑上的“我们”二字glowingfaintly,如同呼吸。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