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制造反向复声丹。”沈知白沉声道,“而且已经准备多年。”
三人彻夜商议,终于明白:太子虽败,但“夜鸦”并未覆灭。他们在暗处蛰伏,借新政之壳培育新羽,等待时机逆转乾坤。而这次的目标,不再是杀人灭口,而是让整个国家重新失语??在所有人以为自由已至之时,悄然夺走声音本身。
他们决定反击,但不能再靠一次惊世骇俗的共语夜。那样的奇迹不可复制,也无法持久。真正的战斗,是渗透进日常的每一句话、每一次选择、每一个微小的抵抗。
于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开始了。
阿枝秘密重组“真语医会”,召集各地草药师,在宁神散中反向植入微量铃草精华,使服用者虽看似平静,实则内心真相愈发清晰。她在洛阳开设义诊堂,专治“失语症”,病人只需讲述童年最愧疚的一件事,便可免费取药。短短三月,收治千余人,其中三十七人主动揭发官员贪腐,六人供出曾参与销毁证据的“静默行动”。
沈知白重返西北,联络边军旧部,在鸦影卫曾活动过的驿站遗址埋下三百枚微型陶铃,组成“边境心音网”。每当有士兵说出上级隐瞒战损真相,铃便自动记录,并通过地下墨脉传回京师。他还训练一群牧羊孩童,教他们用笛声传递变调童谣,内容皆为真实军情。敌国细作多次试图破译,终不得其解??因密码不在音律,而在说者心跳频率。
豆芽则做了最危险的事:她走进共议阁。
以“前守望者代表”身份,申请列席议事。起初众人敬她为英雄,称她“启声之人”。但她很快发现,所谓“七十二贤士”,半数以上出身世家,议事时惯用隐语、推诿、拖延,真正来自民间的代表往往插不上话。更有甚者,每当提及“彻查东宫旧案”或“开放皇室档案”,总会有人突然咳嗽、离席,或提出休会。
她在第三次会议上起身发言:“我们设立共议阁,不是为了选出新的皇帝,而是为了让每个名字都有重量。可现在,有些人连名字都不敢提了。”
全场寂静。
一位白须老臣冷笑:“豆芽姑娘,你莫非忘了?过度直言,亦是一种暴政。”
她盯着他看了很久,忽然从袖中取出那枚无字铃,轻轻一摇。
铃声清越,却无人听见??至少耳朵没有。但在座七十二人中,竟有十一人猛然捂住胸口,面色惨白。事后查验,这些人皆曾在少年时代签署过“静默誓书”,承诺永不泄露宫廷秘事。而今心音链复苏,昔日谎言如针扎心。
风波渐起。
与此同时,全国多地出现“盲说者”??那些天生聋哑之人,竟开始以手语“发声”。奇异的是,他们的手势在特定月光下投射于墙,竟能显现出文字,内容多为早已失传的古语真言。鸣理院派人调查,最终在敦煌一处洞窟发现壁画残片,描绘的正是初音时代“以形代言”的古老仪式。
阿枝据此研究出“形音药剂”,让无法开口者服后可通过书写激活心音链。第一批试验者中,有一位年逾六十的老绣娘,终身未语,却在纸上写下:“我丈夫是被太子毒死的,因为他发现了地宫里的活体噤声实验。”
线索如蛛网蔓延。
直到春祭再度来临。
这一年,皇帝已退居深山,共议阁主持典礼。豆芽本不想参与,但就在前夜,她收到一封匿名信,仅有一句:
>“她们还活着。”
附图是一幅炭笔速写:十七名少女被困于地下石室,手腕相连,口中塞着银球,双眼紧闭,额心皆有一点朱砂痣??与初音幻象中的女子一模一样。
她立即召集沈知白与阿枝。三人连夜奔赴黑水泊。
昔日屠杀之地,如今长满铃草,湖面平静如镜。但他们依图索骥,在湖底淤泥中探得一条隐秘通道,深入百余丈后,竟抵达一座庞大地下宫殿。殿内设施齐全,有药炉、床榻、记录竹简,墙上挂满画像??全是历代被认为“早夭”或“失踪”的皇族女子。
“这是‘音鼎计划’。”阿枝颤抖着翻阅竹简,“他们选取具有真语基因的女性,从小封闭培养,切断外界语言输入,仅通过特定频率声波进行洗脑,最终制成‘人形静音器’。只要启动,就能压制方圆十里内的所有陶铃共鸣。”
沈知白点燃火把,照亮最深处一间密室。门上刻着三个字:“待鸣堂”。
推门而入,十七具水晶棺静静排列,棺中少女容颜未改,呼吸微弱,确如尚存人间。每具棺木顶部嵌有一枚黑色按钮,旁注小字:“启喑开关”。
豆芽一步步走过,忽然停在第七具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