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立于殿前,久久不语。良久,他解下腰间玉佩,命人送往心渊书院,附书一行:
>“此佩曾属太祖,今赠执灯人。
>汝不愿居庙堂,朕亦无法强留。
>唯愿天下学子,皆以汝为镜。”
冬雪降临,书院迎来最寒冷的一个年关。燃料短缺,孩子们挤在堂屋取暖,靠背诵《守望录》段落打发长夜。小满忽然提议:“我们来讲故事吧。不说书上的,说自己的。”
第一个开口的是豆芽。“我娘被抓那天,正在蒸包子。她把我塞进灶台后面,说‘别出声,等香没了再出来’。我听见她被拖走时还在喊:‘记得每天问自己,今天做了件好事吗?’”他顿了顿,“后来我三天没敢动,靠着灰烬里的余热点馒头吃。第四天,香味真的没了,可我还是出来了??因为我想告诉她,我做到了。”
第二个是铁柱的女儿。“我爸从前杀人无数,可自从背上那口木箱,他就再没碰过刀。去年冬天,他冻掉一根手指,却笑着说:‘正好省了力气摇铃铛。’”
一个接一个,孩子们讲述着失去的亲人、逃亡的夜晚、藏书的地窖、母亲临终前塞进鞋垫的纸条……小满静静听着,脸上无悲无喜,唯有眼角滑下一滴泪,落在膝头的陶铃上,发出极轻的一响。
那一夜,风雪肆虐,可屋内灯火未熄。
翌日清晨,阳光破云而出。小满独自走入铃草田,手中捧着一本新装订的册子??《外篇?终章》。她在田中央挖了个坑,将书埋下,再种上那株名为“初雪”的白色铃草。
“为什么埋起来?”豆芽不解。
“有些种子,必须经过黑暗,才能开出光。”她说。
就在这时,远方传来蹄声。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跃马而至,带来一封来自极北苦寒之地的信。拆开一看,竟是当年被流放的守望者后代所写:
>“我们在这里建了一所学校,没有围墙,没有课本,只有篝火与歌声。
>孩子们学会的第一句话是:‘我不怕黑,因为我能点亮自己。’
>我们把《守望录》刻在冰墙上,春天来了就融化,秋天再来重新刻。
>它不会消失,因为它早已刻进心里。”
小满读罢,仰面而笑,泪水滑入鬓角。
当晚,她召集所有人,在院中点燃七堆篝火,象征七位来者,七条道路,七种声音。她站在火光中央,宣布:从今往后,每年今日定为“心灯节”,不祭神佛,不拜王侯,只问一句:
“今天,你说了句真话吗?”
回答者无论老幼,皆可领取一枚手工铜铃,挂于胸前,行走世间。
仪式结束时,天空忽现异象??一道极光横贯苍穹,如巨幅绸缎飘舞,其色由蓝渐白,宛如铃花盛开于天际。
老猎户仰头望着,喃喃道:“北方传说,极光是逝者灵魂在天上摇铃……他们在回应我们。”
小满伸手触碰空中虚影,唇边浮起温柔笑意。
她知道,小荷一定也在某处看着。
风起了。
铃声不绝。
而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