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逍遥四公子 > 第1953章 福临郡主(第2页)

第1953章 福临郡主(第2页)

春尽夏至,暴雨连绵。某夜雷电交加,书院突遭刺客夜袭。三人翻墙而入,手持无羽短弩,专射灯火与铜铃。然甫一落地,便触发地下机关??铃草根系缠绕的细弦连接着数百枚铜铃,稍有震动即引发连锁鸣响。刹那间,整座山谷铃声大作,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埋伏已久的巡旅队员尽数出击,擒获二人,一人跳井自杀。验尸时发现其舌底藏毒囊,乃鸦影卫特制“哑蛊”,临死必毁声带,以防吐露秘密。然而豆芽细心搜查其鞋底,竟刮出些许红色黏土。

“这不是本地土。”他拿给小满闻。

她轻嗅片刻,神色骤变。“是皇陵南坡的赤壤……三十年前,先帝葬礼时,我随小荷去过一次。那种土只用来铺帝王棺道,防邪祟侵扰。”

沈知白倒吸一口冷气:“你是说,他们从地底出来了?”

“不是出来。”小满摇头,“是一直就没进去。”

次日清晨,她召集李公公与七位来者,取出一张泛黄地图??那是当年小荷亲手绘制的“旧朝秘道图”,标注了京城周边九条废弃地道,其中一条直通皇陵夹层。而如今,这条道的出口,竟位于礼部尚书私宅后的枯井之中。

“难怪左侍郎倒台后,权力并未松动。”小满冷笑,“原来真正的鸦影卫,从未隶属于朝廷,而是寄生在体制之内,像藤蔓一样缠着龙椅生长。他们不需要皇帝点头,就能决定哪些书该烧,哪些人该死。”

众人沉默良久。

“要不要上报陛下?”有人问。

小满摇头。“现在的皇帝或许清明,可谁能保证下一任仍是明君?与其依赖皇权铲除黑暗,不如让光明遍布人间。当每户人家都有一本《守望录》,每个孩子都会唱那首歌,鸦影卫就算住在皇宫底下,也不过是一群见不得光的老鼠。”

于是,“星火计划”全面升级为“燎原行动”。不再局限于三百六十个据点,而是鼓励每一个读过《终篇》的人,自行建立“微光屋”??可以是一间书房、一辆推车、一口井边的石凳,只要有人愿意倾听真话,那里就是守望之地。

三个月内,全国涌现四千余处“微光屋”。有的设在渡口,船夫一边摇橹一边讲述百年冤案;有的藏于染坊,工人在晾晒布匹时哼唱禁诗;更有甚者,在刑场围观人群中低声传递遗言,将其编成挽歌代代传唱。

而心渊书院,则悄然关闭大门,改为“流动讲席”。小满带着学生们轮流驻扎各地微光屋,每到一处,便举行“一日师礼”:当地人献上一碗清水、一句真话、一件祖传旧物,便可换取一场授课。有人拿出母亲临终前缝进衣领的纸条:“宁饿死,不作伪证。”有人捧出祖父藏了四十年的一枚铜钱,背面刻着“勿忘庚戌年饥荒”。

小满将这些物件一一记录,收入《外篇》新增章节《尘光集》。她说:“历史不该只由胜利者书写,也该由幸存者低语。”

秋深时节,边关传来战报:北狄入侵,连破三城。朝中大臣纷议割地求和,称“民生凋敝,不宜兴兵”。然就在此时,全国各地微光屋同时发起“万人书”联署,要求朝廷坚守疆土,并附上一句共誓:

>“我们可以忍辱二十年,但不能让下一代生而为奴。”

更有农夫捐粮、匠人造甲、妇孺织袍,自发组成“民助营”奔赴前线。一名十五岁少年徒步千里送信至军营,只为告诉将军:“我家三代识字,第一课便是《守望录》。您若退一步,我们就全成了亡国奴。”

前线将士闻之泣下,士气大振。最终击退敌军,收复失地。

凯旋之日,皇帝再次遣使请小满入宫授勋,此次竟许以“亚卿”之位,位列三公之下,万人之上。

小满依旧拒而不受。但她答应派一名学生代表书院赴京,在太庙前朗读《终篇》最后一章。

那日,紫禁城内外万人空巷。少年立于丹墀之上,声音清澈如泉:

>“所谓圣贤,非居高位者,乃持心不堕者。

>所谓正道,非官定律法,乃百姓心中常理。

>故守望者不求封赏,不惧诛戮,

>唯愿后来之人,敢于疑问,勇于直言,

>且始终相信??

>一灯如豆,足以破千年暗。”

话音落下,全城寂静。忽有一老学士颤巍巍走出人群,跪地叩首;继而百官陆续下跪,直至宫门之内。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