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逍遥四公子 > 第1947章 活活抽死(第3页)

第1947章 活活抽死(第3页)

张砚生看着炉火,缓缓道:“会的。因为你今日为小荷握过的那只手,明日或许就会牵起另一个濒死之人;你此刻心中闪过的念头,将来会在某个孩子的口中变成诗。记忆不会消失,它只是换了方式延续。”

回到书院那一日,恰逢“心耕节”??朝廷定下的民间善举纪念日。全城百姓齐聚广场,千盏灯笼同时点亮,映得夜空如昼。

孩子们围着张砚生,急切询问南方之行。他没有多言,只请小满站上高台,当众背诵小荷临终前所诵的那段《守望录》。

小满站在灯火中央,盲眼仰望星空,声音清越如泉:

>“凡人皆有责护弱小,非因力所能及,乃因心不能忍。

>见不义而不鸣,即是共犯;

>闻苦难而转身,便是帮凶。

>惟愿我心常醒,不避风雨,不惧黑暗,

>纵身如微尘,亦敢执炬前行。”

全场肃然,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就在此时,北方驿马飞驰而至,带来沈知白的亲笔信。信中写道:

>“西北大旱,饥民十万。我已率守望学堂百名师生赴灾区施粥办学。然粮草将尽,亟需支援。望归南速筹米粮衣物,遣人接应。另闻朝廷有意收回‘义行司’权柄,或将《守望录》列为‘虚妄之言’禁传。此事若成,十年心血恐毁于一旦。盼君共谋对策。”

众人读罢,无不色变。

当晚,书院召开紧急议事。有老者主张隐忍:“如今圣意难测,若公然抗命,恐遭清算。”

也有青年愤然起身:“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看着孩子们重新沦为文盲?”

张砚生静坐良久,终起身走到黑板前,提起铜钱粉笔,一笔一划写下八个大字: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他转身面对众人,目光如炬:“林隐先生当年写下《最后的章节》,不是为了让我们顺从时代,而是为了让我们改变时代。若此时退缩,便是背叛了所有曾因一句‘我也想做一个好人’而流泪的灵魂。”

翌日,书院发布《告天下书》,号召各地守望分院联合募捐赈灾,并邀请百名士子联名上书,请求保留《守望录》科考地位。消息传出,四方响应。短短十日,三千石米粮集结完毕,五十辆牛车整装待发。

更令人动容的是,许多普通百姓自发参与:农妇捐出冬衣,铁匠熔掉废铁铸锅,书生徒步百里代写请愿文书。甚至连京城妓馆中的歌姬也集资百金,托商队送往西北。

与此同时,皇帝寝宫内,宰相呈上一份密报:北方边境,一群孩童在雪地中排成“守”字阵型,手持蜡烛,齐声朗诵《守望录》第一章,只为祈愿灾民平安。

皇帝抚卷长叹:“朕治天下,刑律完备,赋税均平,然民心之暖,竟来自一介布衣遗书……此诚奇事。”

三日后,圣旨下达:特准《守望录》继续列入科考,且每年拨专款支持“心耕计划”。义行司不得裁撤,反增设地方巡查使,专察民间善举。

捷报传来那夜,张砚生独自登上书院后山。月光洒落山谷,蓝花铃草随风摇曳,宛如星河流转。他取出珍藏多年的乌木杖,轻轻插于土中,对着虚空低语:

“林隐,你看,铃声还在响。”

远处,风铃轻颤,一声,又一声,仿佛回应。

而在千里之外的西北荒原,沈知白正蹲在帐篷外,教一群瘦骨嶙峋的孩子写字。沙地上,他们用树枝划出歪斜却坚定的笔画:

>“我也想做一个好人。”

风起沙涌,字迹很快被掩埋。但孩子们笑了,因为他们知道??

有些字,刻在心里,就永远不会消失。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