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让这种人被人知道。
>如果你还拍,我想讲讲我们的井。那是我们唯一的水源,每次取水都要穿防护服,因为辐射超标。但我们轮流值班,一天也没断过。
>不是为了表扬,只是为了证明??我们没垮。
>此致
>敬礼”
信末附了一张黑白照片:一对年轻夫妇站在一口水泥井旁,笑容灿烂,背后是茫茫戈壁。
他把信贴在工作室墙上,紧挨着那位“编号089”老兵送的照片。每天写作时,都能看到它们。
春天渐深,万物复苏。某日午后,他独自来到八宝山公墓,站在父亲墓前。碑上刻着简单的几个字:“王建国,生于1948年,卒于2015年,一生奉献于国防通信事业。”
他放下一束白菊,轻声说:“爸,我把你没说完的话,说出去了。
《沉默者家书》播出了,
《等星星回家》上映了,
很多人哭了,很多人记住了。
你说‘国家等不起’,我现在懂了。
我不是怪你小时候不在。
我是遗憾,没能早一点读懂你。”
风吹过松林,沙沙作响,像是回应。
他转身离开时,阳光正好,照在墓园石径上,斑驳如星点。
回到家中,他打开电脑,新建一个文档,写下标题:《听见》。
简介只有一句:“这是一部关于‘如何倾听’的小说。献给所有愿意停下脚步,听一听沉默背后声音的人。”
他知道,这不会是畅销书,也不会改编成爆款剧。但它会存在,像一盏灯,静静亮在某个角落,提醒人们:有些声音虽小,却值得用一生去聆听。
夜里,他又梦见了父亲。这一次,父亲不再是背影,而是面对面站着,穿着旧式军装,脸上有笑。
“乐天,”他说,“你终于学会了听故事。
接下来,该轮到你讲故事了。”
他醒来时,天还未亮。窗外星光依旧,遥远而明亮。
他起身走到书桌前,铺开一张新稿纸,提笔写下第一行:
>“从前,有一个孩子,他的父亲总是不在家。
>别的孩子有爸爸陪打球、逛公园、讲故事,
>而他,只有一封从未拆开的信,和一句反复播放的录音:
>‘乐天,我不是不想陪你长大,我是怕国家等不起。’
>多年后,这个孩子成了作家。
>他写的第一个故事,叫做??
>《从离婚开始的文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