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庸平:“……臣没说不答应。”
-
刚入夜。
“国公府”的牌匾高高悬挂,砖瓦颜色是墨汁一般浓黑,一片接一片堆叠。梁坊比列沉重。主体建筑坐正中,东西南北高度低于中央。世家大族多门楣显赫,等级差距在脚下铺开的每一块砖石中。太宗皇帝在位时世家已经没落,这块牌匾昭示着曾经的辉煌。
本朝孝道伦理制度严苛,遵循“父母在不分家”的原则,许国公所有子孙后代都淹没在这间巨大的深宅中。
许庸平的住处在东园,卧房外种了一大片青竹。风吹过,有潇潇竹鸣。
“朕感觉好多了。”
魏逢双腿垂在床沿,愁眉苦脸盯着那碗黑乎乎的药汁:“朕不想喝。”
许庸平:“臣回来前希望陛下已经喝光了。”
魏逢立刻问:“老师这么晚还要出去?”
“臣要去一趟祖父那儿。”
许庸平替他放下左侧床幔:“陛下困了就先睡吧。”
魏逢乖巧:“朕等着老师回来。”
许庸平没有说什么,轻轻挥灭了一盏最亮的灯烛,留下暗的那盏。
他走出房门,蜀云在外面等着。
“阁老。”
蜀云低声:“您去广仙楼的事传到国公爷那儿了。”
许庸平:“你留在这儿。”
申伯在外面等着,身后跟了两名下人:“三少爷,请。”
他微弯着腰,许庸平接过他手中照亮的灯笼,道:“劳申伯带路。”
申伯年过五十,穿一双平底青灰布鞋,落地悄无声息。他没有阻止许庸平拿灯笼,目不斜视往前走:“三少爷在朝中有大作为,国公爷心里高兴。”
许庸平微微笑了笑:“不及祖父千万分之一。”
申伯道:“国公爷总有退下去那一天,后头许家的名声,还要靠族中少爷们。国公爷盼望少爷公子们相互扶持,方能将家世门楣发扬光大。”
许庸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中外和乐。祖父的意思我明白。”
“三少爷当真明白?”
许庸平:“还请申伯明示。”
申伯毫无起伏道:“二少爷站错队,那是他的命。死了一个二少爷,许家有千千万万个二少爷站出来。”
“国公爷的意思,五少爷许贵琛就不错,在都督府任职已久。”是时候换个地方了。
许庸平不知道听没听懂,淡笑一声:“五弟勤勉。”
该提醒的都提醒了,申伯无声地看了眼身后青年,对方手持灯笼长柄,缓步走在偌大国公府中。他是这三代中最出色的后辈,除了少时并不愿意科考入仕外没有忤逆。
许家的后代,不管嫡庶,出身已经凌驾大部分普通人之上。至于能走多远,那要看他们自己的本事。
“国公爷嘴上不说,心里对三少爷是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