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夏和方秋:“想了。”
两个孩子探头探脑地看向陶安和陆修承,陶安想起家中和她们同龄的侄女,不由得冲她们笑了笑。他大哥大嫂生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家里十二岁的侄子被大哥大嫂惯坏,时常学着大哥大嫂的样子辱骂他,只有七岁的侄女亲近他,在他大嫂心情不好不让他吃饭的时候,会偷偷给他拿吃食。不知道他离开家后,侄女现在怎么样了,不过想也知道,他大哥大嫂重男轻女,他不在家,家里的家务活肯定全都是侄女做,想到小侄女现在正在厨房手忙脚乱地生火做饭,陶安心里一痛。
陆修承原本是走在陶安后面的,进到涞南村后,一些村民都看向他们,陆修承看陶安被看得低着头,拘谨地同手同脚,往前几步,走到了他前面,用高大的身躯挡住了那些打量的目光。
走到大门口,他往旁边站,想着让陶安先进去,他断后关门。看到陶安把他破旧空瘪的包袱抱在胸口,神色消沉,不由多看了他一眼,留意到他目光追随着他两个外甥女,问道:“想家了?”
陶安没想到他会突然开口,怔愣了一下。
陆修承:“我下午和你说的话现在还算数,如果你想回去我可以送你回去。”
陶安连忙摇头,“没有,没有想家。”
陆修承不再多话,说道:“进去吧。”
方家爷爷奶奶和方平从堂屋走出来,看着他们温和地笑道:“修承、安哥儿,快进来。”陆芳先陆修承二人一步进屋,已经把陆修承和陶安的事简单和他们说了一下。
陆修承和他们打招呼,陶安照着他的称呼,跟着喊人:“方叔,李婶,姐夫。”
方家爷爷奶奶在他们回来前就已经做好了饭,方平则是刚从田里回来,听说陆芳去了涞河村,正想去接她,没想到她带着陆修承和陶安回来了。方家奶奶连忙去厨房多热了几个杂粮馍馍,又掀开放鸡蛋的篮子,把里面积攒的三个鸡蛋拿出来,做了一小碟炒鸡蛋。
简单寒暄了几句,众人洗手后围坐到了餐桌上。饭菜很简陋,一篮子杂粮窝窝头,一人一碗米汤,一碟炒荠菜,一碟炒黄瓜,还有一小碟炒鸡蛋。那一小碟炒鸡蛋被方奶奶放到了陶安的面前,“安哥儿第一次来家里,却没好菜招待你,真是不好意思。”
陶安从他娘去世后就再也没吃过鸡蛋了,家里的鸡蛋都是侄子的,方奶奶把鸡蛋炒得很香,诱人的香味直往他鼻子钻,他以为是给家里孩子做的,没想到老人家会放他面前让他吃,受宠若惊得直摆手,“你们吃,你们吃。”
方奶奶直接夹了一筷子放他碗里,“不用拘谨,快吃吧。”
陆芳和方平也笑着对他说:“对,不用拘谨,以后就是一家人,快吃,你们走了一天路,肯定饿了。”
陶安从他们一家人看他的眼神里感受到了浓浓的善意和热情,他很久没有被人这样对待了,喉头有些酸涩,但他不想扫兴,忍住了,伸手把那碟炒鸡蛋放到几个孩子的前面,“我,我,我有碗里的就行了,让孩子们也吃。”
陆芳看他惶恐的表情知道这碟鸡蛋他是不会再夹了,笑着端起那碟鸡蛋,“那就大家一起吃。”先往两个老人碗里夹了两筷子,又给三个孩子碗里夹了一些,最后剩下一筷子才全放到陶安碗里,“安哥儿太瘦了,要多吃点。”
陶安本想说不用了,但是陆芳动作很快,已经把鸡蛋放到他碗里了,再夹出来放回碟子里不好。他不敢独吃,微微转头看了一眼身旁一边吃饭一边和方平聊天的陆修承,趁他不注意,偷偷夹了一筷子放他碗里。
陶安自以为没人发现,其实陆芳和陆修承都看到了他的动作,陆芳抿唇笑了笑,嗯,是个知道心疼人的,看来两个人能过到一起。陆修承筷子一顿,没有把鸡蛋夹回给陶安,他也看出了陶安的惶恐不安,知道他要是夹回去,陶安只怕会更加无从下筷。
吃完晚饭,陆芳夫妻和陆修承在院子里聊天,详说这些年发生的事,陶安坐在一旁听。聊到夜深才各自回房。方家有三个房间,两位老人一间,已经十一岁的方鸿自己一间,陆芳夫妇和两个女儿一间,摆了两张床。晚上,方平去了方鸿的房间,方夏方秋和陆芳一起,陶安则睡方夏方秋平时睡的床,陆修承去了柴房。
狭窄的房间摆了两张床更加狭窄了,转个身都难,但也比陶安在家睡在柴房的那张破门板好。躺到床上时,陆芳和两个小孩很快就睡着了,陶安也很累,但是他却睡不着。听着远处的鸟叫声,陶安想起了他爹,他大哥大嫂肯定不会好好照顾摔断腿的爹,想到爹的处境,陶安内心一阵悲凉。
陶安明白他爹为什么会在他正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以救命恩情让陆修承娶他,逼他跟陆修承走。前几日,村里的媒婆放出风声,说镇上的一位富商老爷想娶一房哥儿做小妾,礼金15两,他大哥大嫂看上了那15两礼金,想把他嫁给那富商老爷做妾。那富商老爷已经五十多岁,府上妻妾无数,他嫁过去只会生不如死。还好,他现在嫁的是陆修承,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总不会比嫁给妻妾无数的老头更差。
陶安深呼一口气,偷偷把眼泪逼了回去,哭是没用的,这个事实他在他娘去世后不久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