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旭睿走得慢,最后刘忠义让顾华阳端着肉,他则抱起了小旭睿。小旭睿奶声奶气地问道:“舅爷爷,咱们今天会吃肉肉吗?”刘忠义刮了一下小旭睿的小鼻子笑道:“睿睿想吃肉了?”小旭睿点点头道:“妈妈做的肉肉好吃。睿睿想吃了,阳哥哥和博哥哥也想吃了。”刘忠义笑道:“好,回家就让妈妈给你们做肉肉吃。”三个孩子欢呼着跟着刘忠义回家了。分了猪肉晚上村里家家都飘出了肉香。孩子们就像过年一样出来进去地跑着,盼着锅里的肉能早点儿出锅。不管谁家都不舍得把分的肉一次吃完,这要细水长流,所以一次做的肉并不多。虽然锅里做着的是菜多肉少,但是菜里有了肉那味道就不一样了,吃起来也格外的香。晚上韩家也做了肉。五斤肉何雨涵直接分出三斤做了红烧肉。这是大家都喜欢的菜。红烧肉里放上土豆、粉条,那肉味浸到土豆,粉条里,让它们也都有了肉味。土豆、粉条软烂,孩子们非常喜欢。就着肉和菜顾华阳和何浩博每人能吃一大碗白米饭。这次何雨涵进山背篓里还背回来一些野果。其实都是空间出品。果子的味道很好,孩子们都很喜欢。何雨涵每餐都会做一些孩子们喜欢吃的蔬菜。水果、蔬菜何雨涵都会尽量让孩子们多吃一些,这样可以补充孩子们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她非常注重孩子们营养摄入的均衡。今天的晚饭很丰盛,几个孩子吃到了好吃的肉都很满足,就连蔬菜都吃了很多。韩宵和刘忠义还拿出了酒小酌一番。今天吃饭早,大家就把饭桌放在了院子里。坐在饭桌旁韩宵看着院子里五颜六色的鲜花和一片绿油油的菜园子说道:“如果能一直这么平静,偶尔吃顿好吃的,喝点儿小酒那真是神仙般的日子。就怕在这里也无法清净啊。”温瑾瑜拍了一下韩宵嗔怪道:“大家吃饭都挺高兴的,你说什么扫兴的话。咱们这日子会越过越好的。”韩宵笑笑说道:“不说了,来,大哥,今天有好菜,咱们走一个。”刘忠义也端起酒盅和韩宵碰了一下就干了。韩宵又给两个人的酒盅倒满,刚一放下酒瓶,温瑾瑜就把酒瓶拿走了,“今天就这个量了啊,不能再多喝了。”韩宵一点儿也没生气,笑道:“好,就这些,不多喝。”何雨涵发现公公对婆婆很包容,甚至有的时候是宠溺。也许是他们年轻的时候错过了太多年,也让婆婆受了很多苦,公公想把亏欠婆婆的给补回来。何雨涵从来没有见过他们老两口拌嘴吵架。即使意见不一,也都是公公让着婆婆。她觉得如果她和韩义先老了也能这样就好了。看着给自己夹菜的丈夫她觉得很满足。她和韩义先结婚几年了,韩义先比以前更在乎她,更宠她,凡事都为她考虑。家里公公婆婆也都很疼爱她,家庭生活和睦美满,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她很喜欢这种平静的生活。以后韩义先会下田干农活,她在村小学当老师,偶尔他们夫妻俩进山打猎改善生活,家里有几位长辈帮忙带孩子照顾家,这种生活在现在来说真的很完美了。秋收终于开始了。现在要收获的庄稼主要是水稻、玉米、大豆、棉花、土豆和红薯,还有一些像是花生、红豆等杂粮村里也种了一些。秋收最忙的时候学校也是放假的,孩子们也会被安排在地里去捡拾不小心落下的粮食。今年的庄稼有韩义先给村里弄的化肥都长得很好,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秧,大豆的豆荚也比往年多又大,玉米棒子的个头也比往年大。不管是水稻、大豆还是玉米都籽粒饱满。田里种的棉花已经有可以采摘的了。那棉花的桃瓣张开,棉花的花朵又大又白,质量非常好。有经验的老农看到今年的庄稼都笑开了花,知道今年这是要大丰收了。萌生新的想法今年之所以大丰收,除了风调雨顺,还因为今年田地里用了化肥。大伙虽然不说,但是也都很感激韩义先给村里弄来的化肥批文。要知道这化肥的批文可不好弄,没有批文就是拿着钱也没地儿买化肥去。虽然稻田里的水早就没有了,但是车也进不去。水稻都是割下来之后由人工背到田边的路上,再用马车拉到打粮食的场地。水稻都还比较湿,一大捆稻子也是很沉的,一般都是男人们负责背稻子。孩子们就会在已经割完稻子的田地里寻找落下的稻穗。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粮食谁捡到的就归谁,这是村里一直以来的惯例。所以到了秋收时节孩子们都会在田地里忙活,捡到的粮食也可以给家里添些口粮。南方稻米比较多,何雨涵也爱吃米饭,这是她比较满意的地方,如果在北方,大米就不是常见的东西了。水稻被运到场上就会有人脱粒,然后晾晒。只有稻谷被晾干了才能入库。现在水稻脱粒是依靠人力驱动的一种机器,俗称人力打稻机,速度很慢。何雨涵看到场上人们一把一把的拿着稻子脱粒速度真的是太慢了。她就萌生了设计一款动力打稻机的想法。还有小麦,也一样费事儿。小麦人工脱粒后还要扬谷,那谷粒里不要的谷壳让风吹掉留下谷粒。这种工作艰苦劳累不说,还非常费时间。如果麦收期间下雨的话麦子很有可能会发霉、发芽,造成浪费。这也是为什么一到麦收就全员出动抢收麦子的缘故。她可以设计打稻机、打麦机,玉米脱粒机等,到时候打麦子、稻子都可以用机器,那效率可就高多了,也能尽快把粮食晾晒好入库,减少粮食的浪费。其实一些地方已经有脱粒机了,只是千源县这边偏僻又落后,根本没有这东西。现在千源县有自己的机械厂了,完全可以自己生产这种机械。她设计的机械绝对比现在市面上卖的要好,到时候就是机械厂只供国内也会供不应求。今年是来不及了,明年她可以利用设计者的身份给北里村争取到机械的实验品,到时候北里村基本不用花多少钱就可以拥有机器。有了这个想法何雨涵决定回去就开始画图纸。她把自己的想法也跟韩义先说了。韩义先很支持何雨涵的想法,“虽然咱们住到了乡下,但是你还是千源县机械厂的技术顾问。你在这里一样可以搞设计画图纸。回头我就给你布置出一间书房来。现在太忙,你也太累,画图纸不着急,等秋收过后再说。等你画好了图纸就给正烨送去,他知道该怎么处理。咱们这是给他送宝贝去了,他不定得多高兴呢。回头让他们厂支援北里村两台机器也没什么,到时候运两台机器就来咱们这里试验,你这个设计者可以当场给提意见。到时候机器就当试验机留下,象征性的给点儿钱就行。”韩义先也不希望埋没了媳妇的才能,在不用去县城上班的情况下设计一些机械设备也不错。何雨涵完全同意韩义先的安排说道:“到时候我把打麦机、打稻机、玉米脱粒机一起都设计出来。我尽量降低成本,能让大部分村子都能买得起。到时候这收粮食的效率就上去了,还能节省不少劳动力。今年或者明年北里村也得干一些副业了,这样正好能有劳动力。”收割大豆也要掌握好时间,如果大豆太干了豆荚就会爆开,豆粒就会落到地里造成浪费,所以割大豆的时候也是要赶在大豆还没有完全干的时候,而且最好是上午割。因为上午的大豆被夜里的露水弄的潮湿,豆荚也不容易爆开。而下午大豆经过一上午的太阳暴晒有很多豆荚都干了,人再一碰的话就很容易爆开。所以说干农活也是有很多学问的。大豆的豆萁是很硬的,徒手的话很容易被豆萁和豆荚扎到手。为了不让韩义先的手受伤,也为了不特立独行,何雨涵给村里捐献了百十副线手套,让高叔发给割大豆的村民。韩义先拿着媳妇给的线手套笑道:“我媳妇就是贴心,这村里的人也都跟着我沾光了。”何雨涵知道韩义先以前没怎么干过农活很不放心,嘱咐道:“割豆子时你可注意点儿,别把手扎伤了。”韩义先拉起何雨涵的手看了看心疼地说道:“你看你的手都粗糙了许多,人也黑了不,看着都瘦了。”何雨涵说道:“哪有,人是黑了一些,但没有瘦吧。大家都下田劳动,连孩子们都去了,我能干看着吗?再说咱们公分挣得太少到时候分口粮还得倒补钱多不好看。你放心吧,我被派去摘棉花,不怎么累。等把稻谷入库再把大豆收了就不用太着急了。这两样可是不等人的,晚了大豆都落到田里了。”韩义先说道:“你也别太累了,咱们不缺那点儿公分。你还得给孩子喂奶呢,悠着点儿。中午我去山里打只野鸡去,给你补身体。”何雨涵说道:“你别浪费那时间了,有那时间中午还休息一会儿呢。中午我跟你一起去,从空间里抓两只,早去早回。”韩义先点点头道:“行,那下工后我去找你。”何雨涵拿出了一个样子很大众的带保温效果的水壶放在一个她特意做的棉套里说道:“这水壶里我装的是冰镇绿豆汤,渴了多喝点儿,解暑补水。”韩义先问道:“你带了吗?”何雨涵点点头道:“带了。”夫妻俩穿着长衣长裤带着草帽全副武装然后出了家门跟着大家去下田干活。村里割大豆的人被分到了一副线手套都很高兴,大家也都很珍惜。不过有了线手套割大豆确实不怕扎手了,速度无形中就快了许多。高树文在心里感叹有学问的人就是办法多,这一副手套不值几个钱,但可以解决不少问题。村里的人刚开始跟韩义先一起劳动的时候都很新奇,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