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年幼,尚无主见,绝无可能下达如此明确的诏令。
这诏书上的每一个字,必然都是出自谢乔之口,再借天子之手颁布天下。
必是谢乔胁迫天子,这哪里是论功行赏,分明是她手持利刃,强逼君王,为自己攫取官爵,自封权柄。
这分明是第二个董卓!
那内侍却看也不看众人,随即又展开第二卷,朕久闻梁国有圣人降世,解世间万疑,心向往之。朕冲龄践祚,年幼蒙昧,德不配位,日夜忧思。朕今欲效上古先贤,前往梁国拜师求学,以修身养性,探究治国安民之策。国事繁重,皆委于大司马处置,望诸卿辅佐大司马,共谋社稷安危。钦此!
前往梁国拜师求学?将国事全权托付给大司马?
这荒唐的言辞,令王允眼前一黑,整个身子都控制不住地晃动起来。
他站起身,一把拨开挡在身前的官吏,冲到执金吾面前。
[§
,
王允强撑着站稳身形,喊道:诸位同僚,速去追回圣驾!万不能让她带走陛下!
他声色俱厉,然而回应他的,却是一片死寂。
方才还慷慨陈词的朝中百官,此刻竟像被掐住了脖子的鸡,齐齐噤声。他们不约而同地垂下头,看着自己的袍角,盯着地上的砖缝,就是无一人敢与王允对视,更无一人挪动脚步。
追?谁去追?怎么追?
去追那个能将相国府屠戮殆尽,连董卓都身首异处的煞星?
他们是朝臣,是文人,佩的是礼仪之剑,握的是笔杆,不是用来搏命的。
一片死寂中,唯有皇甫嵩的身影显得格外扎眼。
他迈步而出,走到王允身前,朝着他端正地一揖:某去追。
说罢,他不再看任何人,径直转身,骑上快马,孤身催马东去。
馬比馬车更快。
虎牢关,谢喬刚刚接受了贾诩的投降,便听到了一阵急促的馬蹄声自西面官道传来。
烟尘尽头,一个孤独的骑手正策馬疾驰而来。
那人身上穿着的并非便于骑行的劲装,而是一身宽袖的朝服。
为了减少风的阻碍,他将身体死死压在马背上,双手攥緊缰绳,不断用脚后跟磕着马腹,榨取坐骑最后一点力气。
□□坐骑已是口吐白沫,显然是经历了一场不计马力的狂奔,从洛陽到虎牢关,至少百余里路,没有片刻停歇。
谢喬抬起手,示意不必阻拦,静静等待那骑手冲到阵前。
直到那人勒住缰绳,谢喬才看清他的脸:头上的冠帽早已颠簸得不知所踪,发髻散乱,滿是尘土,嘴唇干裂起皮,唯独一双眼睛,虽布滿血丝,却透着堅毅与决然。
是议郎皇甫嵩。
皇甫嵩翻身下马,双腿因为长时间的骑乘而僵直,落地时一个趔趄,险些栽倒。
他扶着马鞍,目光越过士卒的长戟,落在在谢喬身上,眼中忽然闪过复杂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