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谢清晏的性格与风骨,面对叛军夺权,他本该是以死殉国的。
事实上,与他有相似际遇,被先帝提携的人中,的确有好几名,在政变当夜,意识到大势已去时,选择了含泪殉国。
最极端的一个,甚至带着一家老小,悉数自裁殉道。
可谢清晏却选择了苟活,甚至面对叛军招降,他选择了主动投诚,为颂帝效忠。
此事传开,士林哗然。
那些活下来的读书人们大骂谢清晏虚伪,卑鄙小人,猪狗不如,枉受皇恩。
连民间的百姓们,都不耻他的背叛行径。
家人也随之受到无数唾骂。
一时间,谢清晏这个往日忠君爱国的清流,成了人人羞与为伍的伪君子。
可真相却是,谢清晏之所以苟活,乃是为了尽可能保住职权,以营救、照顾那些入狱的忠臣及其家眷,为南周保留最后一丝火种。
为此,他宁肯背负千古骂名,忍受无数日夜的煎熬。
家人也不理解他,甚至仇视他。
在接下来数年内,他暗中设法救走数十名狱中旧臣,更匿名为在民间反对颂帝的势力提供情报,救过的人不计其数。
终于,某一日东窗事发,颂帝大怒,谢清晏被捕入狱,遭受凌迟之刑,身死刑场。
谢家满门抄斩。
至此,真相方才大白。
只有期间远嫁外地的谢家女儿活下来……得知真相后,痛彻心扉,自知误解父亲。
后来这位谢家女多次帮助民间的“反颂复周”
势力……那就是另外一条剧情线了。
李明夷在某一条剧情线中,曾遇到过谢家女,从她那里得知了许多谢清晏的情报。
因此,谢清晏才成为了他第一个想要收下的臣子。
此前还不敢确定,他是否会出现在今日,直到听到这个名字。
……
……
“是他……”
昭庆公主恍然,眸子里流露了然之色,对门口的喧闹便不意外了。
李明夷望过去,只见门口一道穿着官袍,身材清瘦,头戴乌纱,容貌英俊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他的两侧鬓角很长,沿着脸颊向下延伸,如同勾勒脸型的两条墨线。
行走间,便有一股气度油然而生。
“呵,我道是谁来了,原来是京中清流,谢清晏,谢永安。”
席间一名官员出声高声道,眼神带着几分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