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得到了大量的奴隶、粮草、财富,大虞则干掉了大量战争代行者,可谓是双赢。
不过远水解不了近火,秦庭的增援与应对并不能够飞奔到邓城,邓城的情况也越来越危机。
就算是以诸葛亮、岳飞、赵云、张郃之能,也没有办法轻松攻占襄阳,他们的策略还是围点打援。
为了达到这一策略,大虞再次对秦国的水军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在不惜代价的进攻之下,秦国残存的水军只能够死守邓城水寨,将汉水的制水权拱手相让。
大虞军随即在樊城筑堤堵水开挖水渠,做出水淹樊城的姿态。
邓城因为特殊的地理条件,并不适合水攻,但樊城却不然。
水攻樊城的可能性极高。
如果王龁没有死,那么就算是王龁惨败一次,樊城守军也不至于完全丧失信心,但王约竟然没有隐瞒王龁死亡的消息,还将王龁的尸体送往咸阳,这就让樊城上下彻底惶恐。
如今,主力惨败、王龁身死、邓城被围、援兵未至,敌军又一副要水攻的姿态,顿时让樊城上下人心惶惶。
距离白起水淹鄢城的事可还没过去多久,离得鄢城不算远的樊城上下,自然知道水攻的惨状。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从樊城北部出现了一直挂着太史大旗的“韩”军。
樊城上下当然知道,名义上属于韩国的太史慈、乐进所部这几年一直在骚扰南阳盆地,不久前还击退了南郡太守内史腾。
如今太史慈所部出现在这里,是不是意味着南阳郡已经出事了?
南阳出事,那他们这里自然就不可能再有援军,自然就是一片死地了!
这个时候,投降虞军的秦军将领、士兵也纷纷来劝降,宣传虞军的大好政策。
多番因素之下,樊城投降。
投降之后的樊城守将才知道,那支太史慈的部队,是虞军假扮的。
虞军全程用了攻心之计。但事已至此,秦军又能如何呢?
樊城城头变化大王旗,意味着邓城彻底变成了一片死地,其处境甚至比当年被大虞兵围的郢都还要艰难。
王约仰天长叹,自知凶多吉少,但却仍旧想要死战到底。
令他意外的是,那些新训练的秦锐士也都一个个死志决绝,没有一点投降的意思,在几次攻防战中,更是表现的勇猛无比。
这让王约一度以为自己是不是误会他们了。
但事实上,这些人只是知道落到同为战争代行者军队的大虞军手中,会是什么下场而已。
但凡有一点活着的机会,这些战争代行者军队宁愿卖了王龁也要求活;但如果没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他们死战的意志也比所有人都要坚决。
只是,他们真的没有活下去的希望吗?
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仅剩的希望是乘船而逃。
至于逃到哪里,虽然众人意见不一,但最终还是有一个叫钱谦益的聪明人给出了一条妙计:“现在虞军水军主力其实在防守北方,且我们就算是逃回秦国,也未必不会被秦国处死,既然如此,何不反其道而行之?
我们夺取水军后,出其不意,沿汉水之下,走云梦,入洞庭,沿湘水逆流而上,一路深入百越之地,乃至去岭南、去缅甸?
中原我们暂时是无力争锋,但凭我们所部的精锐,去了那些地方,还不是如入无人之境?到时候发展上几十年,再杀回来就是!”
钱谦益的妙计最终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
于是,串联起来的两万余战争代行者精锐,在得到了王约的信任之后,突然反叛,入水寨,夺去了水军之后,立刻顺流而下。
这一举动,直接把王约搞蒙了。
望着空无一船的水寨,王约气得破口大骂。
诸葛亮等人同样有些意外,不过他们意外的是这股秦军竟然没有北上,而是选择了南下。
围师必阙,邓城仅剩的水师就是大虞给秦军留下的后路,为了让秦军上钩,虞军也确实没有看的那么紧,当然了,也的确在汉水周围尤其是上游布置了重兵,但秦军的反其道而行之,却的确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因为邓城以南,全部都是大虞的地盘儿。
不过,问题不大,因为大虞水军的水下部队可一直都在盯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