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从曹贼开始的无限战争 > 第357章 堕落(第4页)

第357章 堕落(第4页)

此时的秦军虽然占据了兵力优势,但如果想要强攻赵都邯郸,也仍旧胜负难料。

秦军自商鞅变法以来的作战方略,尤其是自白起以来的作战方略,都是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

都喜欢打大歼灭战。

这次也不例外。

蒙骜想等赵国其他援军都到了之后,打一场灭国之战。

李牧?

哼,区区无名之辈!

蒙骜很自信。

然而接下来的战斗,蒙骜却吃尽了苦头。

在宋姬以及一众战争代行者的怂恿下,以及赵葱、颜聚等大将的无能,甚至不敢出城的衬托下,赵王终于决定将举国之兵交给了李牧。

当李牧的其他精锐赶到后,李牧手下已经有了小四十万精兵。

接下来的战斗,李牧用自己的能力展示了他并不是只擅长骑战,而是擅长各种类型的战斗,在他的指挥下,赵军内有城池之坚,外有骑兵之利,竟然跟秦军打的有来有往。

不论是蒙骜、王翦还是李牧,用兵都几乎无懈可击,不会犯任何简单的错误。

战场上虽然说互有胜负,但都是小胜小负。

蒙骜期待的大决战没能打起来,反倒是打成了惨烈的消耗战。

这一场旷日良久的战斗,最终以秦军退军而收场。

当这并不意味着赵军胜了,因为即使在李牧任主将后,赵军在惨烈的交战中,又继续损失了十余万人马。

当然,秦国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但问题是秦国补充兵员迅速啊,反观赵国呢?

赵国自从长平之战及之后的一系列战役后,就没有真正缓过气来,本来以为夺取燕地,击败齐国,占据河北之地后,能够缓过劲儿来,结果却又出了这档子事。

不管,邯郸之围虽然解了,但另一边的庞煖所部却救不回来了。

弹尽粮绝的庞煖想要向齐国投降,但遭到了下属的一致反对。

长平之战的前车之鉴实在是太过可怕,赵军现在闻降色变。

被手下绑架的庞煖只能够下令鱼死网破,对齐军发动了多次冲击,一度将齐军击败。

然而,这仍旧改变不了庞煖所部缺粮的局面。

最终,还是逗留齐国的糜竺给出了解决之道。

糜竺劝说齐王道:“赵国精兵如果困兽犹斗,齐军必定损失惨重,届时齐国还有余力收服河北之地吗?但这些背信弃义的赵人,显然也不能放回去,因为今天放回去,明天他们就会再变成我们的敌人?但偏偏赵人也不敢向齐国投降,害怕被杀。

所以,何不将这些赵人卖给大虞?

齐国可以得到金钱粮食,大虞可以得到人口用以开发岭南,这些赵人也得以活命,且以我大虞的信誉,这些赵人也不至于不信吧?”

在金钱的攻势下,后胜劝说齐王接受了糜竺的建议。

这些弹尽粮绝的赵人见来的是虞国人,而且还是大虞皇帝的大舅子,并且愿意以身为质,保证这些赵人的安全,在不知道大虞皇帝陛下究竟有多少个大小舅子的情况下,其实并不想死的赵人大部分选择信了糜竺的话。

大虞只是付出了一些粮草、金钱,就换回了十几万精兵。

只有庞煖、乐间等少数将领,不愿意降虞,偷偷出营向占据魏国北部的秦军投降。

这些人大都是与秦国没有血海深仇的人或者与廉颇有仇的人,自然不能够投降大虞。

至于这些投降了大虞的,则在几番辗转后送到了朝鲜。

大虞的武将想让这些赵人归心形成军团战力,难度很大,但不要忘了,在朝鲜还有一个磨刀霍霍的廉颇呢!

这些赵军很多都是廉颇曾经的手下,在廉颇那里应该很快就能够形成战斗力。

当然了,混编、掺沙子之类制衡的手段也必不可少,虽然不怕廉颇造反,但也不可能让这些家人不在的降卒按照原有的编制成军。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