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晓琪去了食堂,点了一碗清淡的鸡汤米线,这是食堂师傅用老母鸡熬出来的,可不是高科技,又要了一笼小灌汤包,这才美美坐下来吃早餐。
“早。”苏隽坐在了她对面。
过了没多久,李龟年和王维也来了。两人本来也要坐过来,结果李龟年撞了王维一下,把他拉到不远处的桌子了。
王维一脸困惑。
李龟年轻笑:“我可不要去当那电灯泡。”
王维更疑惑了,抬头看了一下头顶。
李龟年乐不可支:“摩佶,你也该去学学如今的现代词汇了,多上网看看吧。”
王摩佶要不就是忙着二期园林的建设,要不就是看书。如今汗牛充栋的书海给了他极大的震惊,让他手不释卷,有时连饭都吃不上。
王维一脸古怪,敬谢不敏:“那还是算了,我观如今的网络,牛鬼蛇神,实在不适合我。”
他也玩过几天,但极为不适应,尤其是语言美感的缺失。如今的他会用网络看各种文史类和自然类的纪录片,但极少再去看其他。
李龟年耸耸肩:“那确实是。”
他便向王维解释了一下电灯泡的含义,王维恍然大悟,莞尔一笑。
不过,路晓琪和苏隽在聊的却是正事。
“我刚刚有个想法。。。。。。”路晓琪吃了一口米线,缓缓说。
苏隽:“你吃完再说,别烫着。”
路晓琪横他一眼:“我又不是小孩子。我刚和两位向老师傅聊,忽然想到,如果把拍卖会放到明年学校招生之前,会不会更好?”
她要办的是技校,而技校从来都是受歧视的。
好学生哪个会去上技校呢?
虽然路晓琪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但这就是现在社会的普遍认知。而一些拥有牛逼专业的工艺类技校,也不被普罗大众了解。
但如果在这之前能有一场成功的拍卖会,让大家知道,原来学习这些手艺并不是没有出路的,那招生情况是不是会顺利很多?
苏隽颔首:“的确是很有道理。明年这个时候。。。。。。师傅们的时间也更充裕了。”
路晓琪:“九月的杂志封面,还有十月底赫妍的婚礼,也应该能够宣传一波。我们有时间先把清河工坊的品牌给树立起来。要是真能成功的话,说不定那些学生根本不用自谋出路。”
内部就完全消化掉了。
当然了,这是极为理想的状态。
苏隽温声:“相信自己,你能做到的。”
她可能不知道,当她在憧憬着这一切的时候,整个人仿佛在发光。
。。。。。。
到了七月,整个江南已然进入到了盛夏。
这样的温度在外面活动绝对不是一件让人觉得舒适的事情,但无奈暑假到了,可怜的家长们只能陪着孩子们出游。而清河古镇也因为VR上了学生出游最受欢迎目的地之一。
即便是热,也同样人山人海。
古镇也在各处设置了一些避暑措施,而观脉堂的药铺门前又排起了长队,这次售卖的还是张仲景配的凉茶包,喝下去清凉解暑,降火生津。
“大家排好队,每人限购五份。”张瑛对此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
观脉堂出品的各种药包已经成为了清河古镇最受欢迎的“伴手礼”,甚至在外地也是声名鹊起。因为张仲景对药材的品质极为挑剔,即便是找了代工厂也产能有限,所以还是时不时地断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