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和阿依古丽负责协调三地的研究工作,同时继续跟进重症病例的治疗。
“你今晚先休息吧,”李明对阿依古丽说,“我守着病人。”
“不用,”阿依古丽摇摇头,“我也想看看病情变化。而且……”她顿了顿,“现在每一个发现都可能很重要。”
凌晨时分,患儿的体温终于开始下降。
两人松了口气,但更多的疑问浮现出来:为什么有的病例会特别严重?是否存在某种诱发因素?
“我在想,”阿依古丽突然说,“会不会是多个因素的叠加?比如基因易感性加上环境诱因……”
“有道理!”李明一拍桌子,“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多因素分析模型。”
两人开始在白板上画分析图,把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列出来:基因、环境、饮食、年龄、性别……
天亮时,第一批基因检测结果发来了:在所有重症病例中,都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基因突变。
“这是个重要发现,”阿依古丽激动地说,“我们可能找到了致病的关键基因!”
接下来的日子,三家医院的研究工作全面展开。李明带队深入高原牧区走访,收集更多的病例资料;阿依古丽负责基因研究,日以继夜地分析数据;王野则带人采集高原植物样本,寻找可能的环境因素。
“有新发现!”一周后,和田实验室传来消息:在雪莲中检测出一种特殊的活性物质,可能与基因表达有关。
同一天,喀什的基因实验室也有了突破:那个特殊的基因突变,在正常人群中也存在,但频率很低,而在高原牧民中的携带率明显偏高。
“这说明什么?”小杨问。
“说明这可能是一种适应性进化,”李明解释,“在高原环境下,这个基因可能有某种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某些风险。”
研究逐渐深入,一个令人兴奋的理论框架开始形成:这可能是一种独特的遗传性疾病,与高原环境和特定植物共同作用有关。
“如果能证实这个理论,”阿依古丽说,“不仅能帮助这些患者,还可能为研究人类的环境适应提供新的视角。”
当天晚上,三地医院再次召开视频会议,共同讨论研究进展。张国华听完汇报后说:“这个发现很有意义。建议你们尽快整理资料,准备发表论文。”
会后,李明和阿依古丽还在办公室讨论。
“其实我一直在想,”阿依古丽说,“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医学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
李明看着她认真的样子,突然感到一阵心动:“只要我们一直在这里,总会发现的。”
阿依古丽抬头看他,眼睛里闪着光:“所以,你打算一直留在这里?”
“嗯,”李明笑着说,“这里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东西。而且……”
话没说完,实验室又传来新的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