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给秧苗压压价。
听到后半句时,心里只剩下不理解。
刘稷年纪轻轻的,怎么做人如此要里子不要面子?
真是太棘手了!
“谁说刘稷只是一个佃户出身的泥腿子,他比我孙子年纪都小,肚子里的坏水比我这个一条腿迈进棺材里的人都多!”
“大家千万要小心,别被他坑了!”
刘稷听到有人背后蛐蛐他,笑吟吟地看向对方。
担心他坑人是吧?
恭喜你们,担心成真了!
“诸位是里面坐着聊,还是就在门口聊?”
杨财主咽了口口水,看了眼已经在收拾桌椅的刘麦。
只能失望的将脑袋缩了回来。
“事情紧急,就不去你家打扰了,还得麻烦刘东家跟我们走一趟,好去田间把你买的秧苗转让给我们。”
卖东西,先开口价格低。
买东西,先开口等人宰。
在商言商,刘稷面对送上门的大户,伸出两根手指。
“我花五文一斤种子买来的秧苗,开个友情价,卖给你们二十文一斤。”
娘的!
这么黑?
杨财主等人还以为两根手指是双倍,差点一口答应下来。
结果是双倍的双倍!
“一亩地要五六斤育种苗,光买苗就是一百多文钱,再算上雇工,从插秧到灌溉再到收割,算上犁地的成本,也要二百文,加起来就是三百文!”
一斤未脱壳的稻谷才卖四文钱。
花三百多文钱能换七八十斤稻谷,正好是佃户的两成收成。
关键是,这些还没算他们雇工时要付出的监工和验收的精力。
杨财主心直口快的抱怨着:“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按照交了粮税五五开的条件佃给佃户,只管着秋天收粮呢!”
“有钱难买早知道,诸位买不买苗,不买我马上差人去拔秧苗,卖给缺秧苗的地方,今年的行情大家也知道,有地没苗的太多了,秧苗可是抢手货。”
面对刘稷的狮子大开口。
杨财主等人比吃了屎还难受。
想拒绝吧,赌不起秋稻种植时,到底会是什么情况。
谁叫赵县令光收钱不办事,朝廷动向哪是那么容易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