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御史台。
御史中丞张浚,端坐堂上,听着手下御史的禀报,一张素来不苟言笑的脸上,此刻寒霜密布。
作为大宋朝的“纪委书记”,张浚的人生信条就是:弹劾不法,匡扶正义!
在他看来,科举乃是国之公器,是维系王朝兴衰的血脉,是寒门子弟唯一的登天之梯。
若这最后的净土都被权钱玷污,那大宋的根基,也就烂了。
自己不能忍,也绝不会忍!
没有片刻的犹豫,张浚立刻换上朝服,直奔皇宫。
乾清宫内,烛火摇曳。
崇祯皇帝听完张浚慷慨激昂的陈奏,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那双深邃的眼睛,仿佛能洞穿人心。
“陛下!”
张浚拱手,声如洪钟:“贡士冯令,品行不端,才疏学浅,却窃居高位,致使物议沸腾,士心动摇!此风一开,后患无穷!臣恳请陛下,降下雷霆之威,彻查此案,以正国法,以安民心!”
崇祯皇帝沉默了片刻,终于开口:“张卿所言,朕知道了,科举舞弊,等同于动摇国本,朕绝不容许。”
他站起身,踱了几个来回,随即下达了谕旨。
“朕命你,御史中丞张浚,为主查官,另,命礼部尚书李若水,右丞相孙傅,共同督办此案,三司会审,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这道旨意,如同一道惊雷,在南京的官场上炸响。
所有人都明白,官家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他要查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冯令,而是要借这把刀,砍向那些敢在天子脚下玩弄权术的黑手!
一个超高规格的调查小组,就此成立。
右丞相孙傅,位高权重,他的加入,代表了皇帝对此案的最高重视。
不过,孙傅深谙为官之道,很清楚自己的角色是“督办”,是代表皇帝来盯着这件事的,所以他基本不参与具体的调查工作,只是每天听取汇报,确保方向不出错。
礼部尚书李若水,作为本次殿试的主考官,身份有些尴尬。
一方面,案子发生在他的地盘上,他必须配合调查;
另一方面,为了避嫌,他又不能亲自去查,否则就有“监守自盗”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