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 第492章(第1页)

第492章(第1页)

也就是叶保山古板,讲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压住娘家不吱声,叶秀本身性格不够强硬,豁不出去,真跟黄国强似的,女儿一声令下,派遣三个儿子围攻上罗坡,老爹老娘才有得受。”

“你可真行,站着说话不腰疼,在这阴阳怪气起来。”

“讲道理啊,我可不是阴阳怪气,这是他们应得的。”罗学云哼道,“早前说好的,老屋翻新重盖是给爹娘养老,到年纪弟兄三个轮流伺候着,还不叫爹娘离家,幺弟怎么着自己再盖。

结果呢,爹娘软弱,幺弟想捡便宜,愣是搅到一个锅里,盖房子的钱是省了,麻烦事就来了,不是咎由自取么?这些年我可没因为这亏待爹娘,一年到头的米面粮油,鸡鱼肉蛋,没少半点,年货也是按一大家送上门,过生日大把给钱,还要我怎么样。

真正站着说话不腰疼,该骂捡便宜的是老大一家吧,养老不用他管,老屋事不用他操心,腆着脸还能要点东西。”

秦月拉长语调:“我的大总裁哦,这点鸡毛蒜皮的东西对你算得了什么,一年到头能花几个钱,再怎么说都是亲兄弟,不看大人看小孩,侄子侄女都在呢。”

“咱这不是就事论事么。”罗学云道,“秦泉读了大学,老老实实在青农上班,不贪吃不好酒,最多看些电影小说,就这老秦还训斥他不争气,身上臭毛病多。

要是我弟能有你弟一半争气,我何至于说这么多,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还跟学杨比,计较普生的名字,没出息!”

秦月沉默半刻,才道:“或许他也知道自己没什么比得上学杨的,只能把一母同胞的血缘拎出来,计较孩子的名字。而老大一家虽然嘴上没说,恐怕心里也吃味云儿把普生当亲大哥,对恒恒关系太远。”

罗学云冷笑道:“怪得了谁?他抢着去坡下住,孩子平时不上来,没有普生离得近,孩子教得野,没耐心跟小不点玩,最后这么个结果,反而要怪我么。

再者说了,把云云当什么,太子呢,拉关系套近乎将来上位是吧,没出息,就不肯好好念书好好做事,将来堂堂正正一点?越想越来气。”

第721章老子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

家族是有机复杂的社会系统,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不一样,解法也就不同,答题者要视情况而定,尽量做出高分的解答。罗学云是一种解法,罗学祥是另一种解法,常远洋跟何克亦有各自解法。

川蜀某乡村,常远洋跟何克虽是只隔一条溪水的乡亲,境遇却是天差地别,常家底子厚,有大哥远海留家,作为老二的常远洋便可以专心读书,力求争个好前途。

天幸常远洋读到大学,还是恢复高考后比较早的一批,按生源素质讲,远超之前的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广大的舞台就摆在面前,必然天之骄子,光明无限。

却被劳什子师兄学长,拐到山沟沟的个人公司,可把常家上下气得够呛,大哥远海甚至抄起棍子要亲手教训全家疼爱的读书种子。

哪怕木已成舟,一家人都不肯放过,常远海鼓捣着去青农讨要说法,指责他们蒙骗然后把人带走,还好常远洋有身为技术人员的坚定,做出的决定也是深思熟虑,没有轻易反悔,哄着老爷子气消后有理有据解释。

常远洋先将青农的研究条件,包括硬件软件,讲给老汉儿听,确定人家是起步早,意愿强,资金多的科技农业公司,要做老字号百年招牌,不是打一竿子就跑,真论环境不比研究单位差,适合他钻研技术,若是做官研究迎来送往阿谀奉承的活,他表示没有钻林子蹲田埂舒坦。

压住老汉的势头后,又将田黄肉蛋和蔬菜种子摆出来,一尝其味,二看实力,当年就把常家人震惊不得了,都是寻常的蔬菜种类,种出来格外水灵,吃起来清脆凛冽,富有生机。

最后才摆出一沓钱,信封都快撑不住的程度,彻底让常家人默不作声,常老爷子很朴素地想,就算儿子进公家单位,想挣这么多钱也不容易吧,更别说按年涨,还分配股份分红。

常远洋一看老汉犹豫,便大讲经济建设的道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意义,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的重要性,把老汉震得摸不着北。紧跟着把钱留给大哥,指导全家种田黄蔬菜售卖,令当地顾客耳目一新,干着干着家底就丰厚起来。

有钱之后,兄弟姐妹就好妥当安排,侄子侄女都去念书上学,吃得好,穿得好,阖家幸福美满。

亲眼看到儿子选择青云农业,给家里带来鲜明变化后,常老爷子就泄气,只能听之任之,等大女婿一家带走,变成小老板回来,老爷子更没脾气,只能频频叮嘱孩子睁大眼睛,在外头保护好自己。

常远洋因此能安心继续在青农上班,专心搞研究,家里日子好过,又知道他没当官,只是干活的“研究员”,也不会拿请托的麻烦事找他。

相比之下,何克作为家中大哥就显得惨兮兮的,兄弟姊妹六个只安排了两个,爹娘一年辛苦到头,他作为大哥怎能袖手旁观,还不得努力干活,好好攒钱,当时因他的情况,跟常远洋姐姐的婚事差点没成,若不是品行出名,人长得俊秀,额外加了许多分,恐怕很难通过常家人的法眼。

常远洋之所以没叫自己的弟弟妹妹,大半是因为何克更需要,而何克的表现证明他没看错,值得拉一把。

就像现在,从放假回家过年开始,何克脚不沾地一直忙活没停过,一边置办年货准备过年的东西,一边趁着年市去周围各大市场寻找火锅料的配方。

火锅发源甚早,大概战国或者汉代就已成型,以古早煮茶对饮的风范来看,古人应该是比较青睐这种吃饭的方式,尤其在冬天,保暖措施不到位,饭菜离锅就冷,不围着热源,怎么吃得下去。

即便到二十一世纪,仍有许多地方过冬时,喜欢直接在火坑上架锅,边烤火边吃饭,一家人围着简单又温馨。

不过细分的话,以前的火锅跟之后流行的火锅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古早的火锅准确来讲就是玉阑人常说的热锅,无论是铜锅涮肉、牛肉锅羊肉锅酸汤锅,只起到热源常在的作用,而不强调底料的麻辣。

新世纪流行的火锅,主要是指毛肚火锅,由战乱时沿江而上,到川渝求活的码头劳工创造,因而从萌芽开始,就强调麻辣咸,能让人吃了热气腾腾,精神振奋。由于川渝盆地气候湿润,喜食辣椒,这种口味的火锅迅速得到食客喜爱,餐饮化铺遍川渝。

至于走红华夏的机会,一直熬到现在,随着开放进行,经济发展,人的流动既带来餐饮需要,又带来各种技术,何克的火锅店之所以能成型,也是因为契合大势。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