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 第478章(第1页)

第478章(第1页)

“别的地方找不到这样丰富的研究对象,对你也一样,我会觉得你执意离开青农,就像故事里动念离开相国寺的玄奘,若是没被主持劝阻,或许能成为野寺的大和尚,却永远无法成为三藏法师,我真心希望你能留住青云的英雄帖,做出一番成就。”

项励志忍不住讥讽:“你未免太高看青云,能比得上大相国寺?我承认青云的优良品系发现众多,但这种育种对于农业而言,只是最传统且最基础的方案,基因工程才是广阔未来,青云的资源支撑不了走那么远。”

姜晓峰道:“你说得对,基因工程是更高级的方法,但传统的永不过时,土,意味着生命力强。你断定青农将来没资源做到基因研究的科技农业时代,非常武断且不负责任。

青农的种植养殖一直没有停步,品牌建立,体系确定,将持续盈利给青农造血,还有青食带来的利润分成。中午水分厂给大家赠送的冰镇瓶装水饮料,难道喝进狗的肚子?”

“公司给你许了多少好处,要你这样卖力替它游说。”

“别胡搅蛮缠,好好想想,人生虽长,决定命运的就那几个重要瞬间而已。”

姜晓峰说完,起身到不远处躺下,安安静静休息。

项励志被说得脑袋昏沉,根本没休息好,到时间就被叫起,继续游乐项目,半下午的时候,集体去看电影。

地区的电影院不比田集那个寒酸的小厅,而是能容纳一千多人的大影院,幕布更宽更广,连拷贝都是三十五毫米的,凡是订购这种级别拷贝的影院,才被制片厂和发行公司视作能贡献票房的地方,一个电影发行多少拷贝,专指三十五毫米级别,现在差不多就是两三百左右。

至于十六毫米的拷贝,主要供小厅,一般是小影院、企事业单位、集体礼堂或者流动放映队使用,虽然订购的拷贝数量更多,但是贡献的票房真不多,更多是一种宣传普及。

近几年兴起主旋律电影的要求,之前各大制片厂自由创作的时代一去不返,电影发行之间矛盾重重,制片厂、华影、各地公司吵得不可开交,对市场造成重大打击。

再加上录像带大行其道,电视机降价后走入千家万户,小影院干脆改成录像厅、歌舞厅啥的,普通家庭租录像带三五人一起看照样乐呵呵,内地电影轰轰烈烈繁荣到顶点之后,开始颓势。

“《双龙会》,我喜欢龙叔。”李宏岩上蹿下跳,给项励志的心情雪上加霜。

第700章更新换代,在所难免

八九十年代以来,电影市场发展迅速,观众像是某种压抑许久的情绪释放,迫切寻找一切学习娱乐的活动,曾有多部电影如《少林寺》、《牧马人》、《庐山恋》引发观影狂潮,人们讨论武术招式,羡慕爱情美好,甚至连剧中人的造型衣着都十分感兴趣,往往一部电影余波良久。

但观影人次屡屡增多的背后,却是电影院普遍经营不下去,除却一些大城市影院兴旺繁盛,有多余的盈利“抽肥补瘦”,大部分影院都走上没落,观众增加几无益处,也是一种很吊诡的现象。

据报纸走访研究的结论,说是“一低两高”的问题死死扼住影院发展的喉咙,票价低,连续多年维持均价两毛半左右,放映成本高,拷贝结算、水电煤工资、影院维修等费用持续增加,税收高,其他文化单位要么免税要么减税,偏偏电影院跟其他工商企业一样,毫无优惠还颇多掣肘,矛头直指管理制度。

然而,等电影市场风风雨雨十多年终于走上正轨,观众腰包也有充足闲钱走进影院,票价票房连连攀升,可电影繁荣却给人昙花一现的印象,抖擞一阵后就是持续不争气,以至于某人说要去看电影,周围人就一致认定他有约会。

去电影院仿佛不是为了欣赏电影,而是一个谈恋爱或者阖家欢的场合,跟公园、游乐园、咖啡馆没什么差别,让人不得不感慨,电影制作精良的时候,票房不能反哺给制片,促进市场发展,等票房能反哺的时候,制片一泻千里又很难提起来。

乃至于高傲的大银幕演员终于低下头走进小荧幕的片场,而小荧幕的演员则走进网剧甚至短剧的剧组。

即便只是九十年代初,这种现象已有征兆,电影院毕竟是公众场合,小厅都能上百人,两层楼的大影院近千人轻轻松松,谁能保证所有人都安安静静观影,不额外做煞风景的动作?

就像现在这样,青农研发并没有包场,但却是工作日下午来的,一般这个时间点观众不多,都是放老片子撑一撑,青农跟影院商量后,多给票价才换上最新的香江电影,可仅有同事的局,仍然少不了李宏岩这样上窜下跳的表演型人格,项励志本来就糟糕的心情,自然越发不舒服。

他沉默,却不代表其他人一样能忍,姜晓峰直接高喊:“在座同事都是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于青云农业也是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是群众尊重的文化人,此次来是集体活动,代表公司形象,别搞得跟看不懂影院保持安静的提示语一样。”

项励志暗暗叫绝,姜晓峰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效果却没差,每个人都能自我代入,没做的自然坦荡,做了的自然羞恼,就像李宏岩似的,脸色腾地不好看,毕竟他跳得最欢,可偏偏不占理,只能在各个队长的挥手中坐下。

灯光暗下去,电影拉开序幕,非常典型的龙叔风格电影,中间有不少片段删减,但项励志等人看得津津有味,双胞胎心灵感应,一个能文,一个会武,再加上性格不同的女朋友,激烈打斗之余,不缺会心一笑的幽默。

一场电影看完,大伙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身体的乏累却缓解,中午没吃好的野炊,此时也显出威力,于是饭店聚餐顺理成章,喝点小酒话话家常。

常远洋安排的人员巧妙带起节奏,在各自桌上掀起对工作的吐槽,队长跟进附和的同时,也在暗暗记着情况,不听谁说的,只看问题有没有道理,值不值得记下来并且报告。

酒精是感情的催化剂,再加上一天的相处彼此熟悉,气氛还是有惊无险地活泛起来,大家各抒己见,争相埋怨,让卢鹏大大松一口气,安心在包间吃下去,不去打扰。

翌日酒醒,不少人懊恼,觉得自己好像说了什么不该说的,担忧造成不良后果,但心情却舒畅至极,回味一天的经历,浑如卸下包袱,挺有意思的。

他们倒是开心了,有的人却气不打一处来,下班之后东奔西走,煽风点火。

“盛哥,你得跟田秀禾反应我们老职工的困难啊,小半辈子都过去了,还学什么普通话,那玩意怎么学啊?”

说话者名唤罗学方,论血缘跟罗学云也好,罗学盛也罢,都是五服边缘的亲戚,就是说同一个高祖,若非都出身在坡上,打小哥哥弟弟的喊着,关系真未必比坡下的刘家人亲近。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