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 第476章(第1页)

第476章(第1页)

为什么?

常规型的稻麦,优点主要体现在遗传稳定、米质优良和适应性强。

遗传稳定意味着可以连年种植,农户能自留种,而不需要花钱每年买种子,显然自主性强,米质优良意味更高的价格,诸如暹罗香米、东北粳米,田黄米面就是这个思路,不仅要制米售卖,还要有附加值,能让饭店当成招牌的水准,适应性强则可以在广泛区域种植,少化肥农药也能成长。

缺点主要集中在产量不高,抗逆抗病抗虫害不足,杂交水稻正是因为解决这些难题,才有轰动世界的地位,对全世界而言,贫困地方太多,没有足够的粮食产量,就要有人饥荒饿死,对我国而言,不仅贫困,还人多地少,往前数二三十年,农户红薯配稀饭,一稀一干都是常态。

而小麦的杂交技术太困难,亲和性差,制种难度高,没有水稻取得突破速度快,自然获得不了杂交水稻的崇高地位,而杂交水稻成功后,更没有必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单纯研究为了增产的杂交小麦。

显然,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的各自优缺点非常突出,青云农业作为一家公司,不得不考虑商业利益,优系列主打米面品质,注重口感,做日常饮食和零食原材料之用,能提高附加值,可综合下来,利润大差不差。

产量受限,注定上游成本高,农户自己能留种,下游种子业务就受影响,夹在中间的青云农业,很大程度上依赖青食留住利润,青农其他部门常常嫉妒青食利润高,研发中心从来不羡慕,他们清楚,青食不过是给研发挣经费来的。

良系列就是另一方向的尝试,保留增产、抗病性状的情况下,也注重口感提升,然后达到一种平衡,作为中间产物在。

杂交水稻的第二代很难保留第一代的优良性状,不光农户不能留种,农业公司也不可能通过杂交种子逆推,这种情况下,青农的利益能比较好的保持,不愁没有种子销售,越受欢迎种子卖的越多,还能一定程度上填补餐桌需求。

卢鹏等人虽然不太相信罗学云的“恐怖论断”,说什么国人将来会非常有钱,日常饮食顿顿白米饭不说,还都是口感很好的大米,甚至要年年进口外国高端大米送上餐桌,杂交水稻只作为保证粮食安全的武器,少部分食用和储备,大部分都做饲料,但还是认可田黄良稻的研究价值。

就像红薯和玉米的高产,保证人们在饥荒年代苦熬过去,一度过饥荒,还是想吃大米面粉,杂交水稻的高产未必不是充当拐杖的过渡,更何况,田黄优稻搞出口,完全是给人家送温暖,田黄良稻搞出口,才是真正赚钱,彼时青农就不用再受耕地的限制,猛猛提高营收。

兄弟这么给自己鼓劲,项励志的心情也慢慢好起来,笑道:“要不咱们组队进山碰碰运气,没道理罗总能捡到优良亲本,我们一次都碰不到,万一发现一株‘野败’,岂不是名扬天下?”

苏俊没好气道:“别做美梦,罗总袁老都不是一般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哪能媲美,与其撞大运,不如多找找论文,说不定袁老又有新发现,一点灵感足够抵过我们九十九的汗水。”

项励志点头:“搞科研还是天赋最重要,卢常俩师兄同届,结果常师兄完全被卢师兄的光芒笼罩,声名不彰,说起来也挺遗憾。”

“科研如战场,总要有人冲锋,有人指挥,有人前线,有人后勤,相互配合才能打胜仗,常师兄并不是天赋落后,而是甘作绿叶衬托卢师兄,毕竟我们是外来人,若是自己个先斗起来,就不怕李宏岩这样的人捡漏?

秦总监也好,陈总监也罢,都是负责后勤型的管理者,不会过分干涉研发中心的具体事务,叫我们实验仪器左移二十公分,记录数据写得板板正正,但李宏岩这样的人会,要是他得势,必定寻我们的不痛快,以此彰显他的威权,说些‘名师未必出高徒’,‘江郎不过如此’的话。

更恐怖的,你辛苦做事,他得功劳,这对我们同学来讲,无异于灭顶之灾,所以两位师兄分清主次,团结一致,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别觉得我说话难听,你要是这副情商,千万别转管理,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第697章当家难

卢鹏表示苏俊的认知很准,没有半点花假,成为研发中心副总监以来,他深感疲惫,花在技术研究方面的心思次第减少,用作人际交往的精力被迫上升,要命的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凶险得很,稍不留神,为研究项目背锅都是轻的,重则身败名裂。

哪怕研发中心庶务实际由陈连负责,他担起技术方面的事务就行,仍旧避不开纷纷暗箭。

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尚未上映,卢鹏自然无缘一见,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之类的话,还是没少从罗学云口中听到。

他本身也是农学专业,见识过太多稗子,努力长得跟稻谷相似,甚至都结出不长谷的空穗,用以迷惑农人,然后拼命跟稻谷争抢养分存活,作为智慧更高的灵长人类,手段又何止高上一个层次。

远的说,总监副总监这些高级管理职位有限,一个人屁股坐上去,另一个人就只能干看着,近的说,一个部门一个小组分到的经费、福利各项资源都有限度,你能多争一口,别人就少吃一口。

也许就是这一口,你的项目成了,然后获得更多奖金,更高职位,更多机会,赢者通吃,失败者艰难苦熬,渐渐扛不下去,直至淘汰。

罗学云已经很用心地维持清正管理,希望青云能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积极风气,田秀禾陈连等人也没有敷衍,但前后青农加起来毕竟是个奔十的年纪,早就不能算是初创公司,而人员的增多亦对管理造成巨大压力,想只如初见很难很难。

就像项励志的事,牵扯罗总的亲妹妹都能一朝闹得沸沸扬扬,堵不住悠悠之口,堵不住各种猜测,何况其他人?

“师兄。”常远洋带着和煦的微笑走进办公室,轻车熟路坐在沙发上,问道:“什么事叫我。”

“罗霞调走了,陈总监跟项励志谈过话,看样子一时半会是不会走了。”

“好事啊,这小子真要跑了,不光得背个畏难退缩的骂名,恐怕背信弃义负心汉的风凉话也不少。”

“罗总算是很对得起他,还执意要走,多少有些不识好歹,研发同事怕是都得有怨言。”

常远洋点头,认真道:“那可不,方方面面都没的说,论条件,青云在全国农业领域都是靠前的,学校连购进几台测量分析仪器,都要老师们来回跑经费,咱们研发中心都上马计算机协助实验,采集分析储存,先进又快捷。

进口世界领先的设备仪器,都不用我们开口,罗总就吩咐我们列清单,要我们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嘿,这样的好地方哪里去找。”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