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啊,跟青云合作好处多多,不光可以分担风险,市场变化我们也有专人学习研究,比不知道情况蒙头干好太多。”
郭明听着一项项优点,忍不住问道:“光是大老远把机器运到天中,就费不少钱吧,还要烧油用人,地里有什么问题害了机器还得修理,你们只卖一些种子和服务费,真有赚头吗?种子太贵也没人买,还有其他公司跟你们竞争。”
叶帆认真道:“这就是我之前说的长期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两年三年看可能亏,十年八年呢,一家两家买我们的种子亏,千家万家呢。”
郭明肃然起敬:“数量多了的确能赚回来,可这完全是苦功夫,熬人得很呀,你们公司吃得消吗?”
“我们老板讲做农业就得耐得住寂寞,不以一年两年为概念,而是一辈子半辈子,所以郭老哥尽管放心,青云年年都在,即便我不来,其他人同样要按照这套规矩办事。”
“我等着你们嘞。”
…………
郭明的积极靠拢被叶帆视作另一个典型,“双明共富”之类的宣传噱头在他脑海频频浮现,因而大郭庄的收割格外重视,拖拉机手把活干得很漂亮,保住大量收成不说,态度还和蔼,哪怕机器进土或者陷在泥巴里,都是带着笑脸回应,不埋怨别人。
这无疑让村民们好感倍增,他们请过拖拉机拉石磙碾麦,即便连吃带拿,拖拉机手的态度也往往不甚和蔼,恨不得随便敷衍两圈,去跑更多的场子,赚更多钱。
外乡人竟然如此扎实,边边角角能顾的都顾上,踏实肯干,脾气良善,这就是打入劳动群众最好的名片,是以掏钱时无人不爽快,既怕冷落远方朋友的好心,也怕被村里人瞧不起挨骂。
“吃碗面再走吧。”郭明热情挽留。
“不了,公司有伙食准备。”叶帆笑着摆手。
“公司是公司的,咱们是咱们的,快端上来。”郭明不容拒绝,喊着弟弟挑箩筐过来,里面小心翼翼护着一锅面,掀起盖子热气腾腾,油花飘在上面,香气扑鼻,浇头更是舍得下本钱,肉块分明,虽然匆忙却绝不敷衍。
“这怎么好意思?”叶帆都惊了,这规格不敢说过年有,至少也得十天半月才舍得搞上那么一顿。
“不能让同志们空着肚子来,饿着肚子走。”郭明笑容灿烂。
叶帆再无法拒绝,只能吆喝着同事们过来,把面吃完,汤喝尽,还夸人家手艺好。
回去的路上,司机小哥和拖拉机手们讨论热烈,均是一副累却痛快的样子,说是感受到乡亲们心连心的美好。
“还是罗总高瞻远瞩,叫我们活干精细,话说好气,吃不了亏,果然,不仅没吃亏,还吃到肉,这可比收到钱还痛快。”
“不止呢,我瞧得真真的,叶队要是肯留下来,保准招女婿的排队来,老叔叔们眼睛都发光。”
“能干又好看,搁谁谁不爱。”
叶帆哭笑不得,却也不和他们争论,开玩笑这事,越是过激听不得,人家反而越来劲,反倒是置之不理,便随风飘过。
他在想青农的事,今年来了这么一遭,又有吴金明当例子,恐怕下半年种麦,田黄麦种要迎来一波高峰,如果能做一波宣传,就不光是本乡,至少周围闻听事迹的,都会想着改种田黄麦卖更高的价格,还能得到青农帮助。
光说种子,有些不点题,非要提到机器收割,未免自吹自擂,叶帆无奈,他到底还是不能像钟乐一样云淡风轻。
第693章地理标志产品
天中玉阑两地关系颇为复杂,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分分合合,有过平级,也有过玉阑行署统管两地,甚至玉阑地区本身都分过两个专区,东部光州西部申州,虽然条块不同,但按时兴的话说,能排到一起是有原因的,那个原因就是一样的穷。
两家搭伙过日子时,还勉强收支平衡,分开之后到现在,彼此发展都严重依赖财政补贴,以至于后来流行“豫东南塌陷区”的说法。
成功的原因是相似的,失败则各有各的困难,距离省城太远经济发展辐射不到,地区内缺乏有利条件,只能土里刨食等等,可不管怎么说,想要摘掉贫困的帽子,还是得想办法,比如说外出打工,改种些经济作物之类的。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出走的人多了,难免素质良莠不齐,做些难堪的事,以至于流行许多顺口溜,一整个否定,叫人不得不感慨,都是缩影,地区是省的缩影,省是国的缩影。
吴金明属于比较敢想办法的那种,他心眼很活,前几年青云食品委托赖绍收购天中农产品,给他抓住机会,挑着担子走入穷乡僻壤,把散户的农产聚到县里卖给赖绍,他本人能说会道,做事又勤恳,只要跟赖绍的员工定好收购量,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随着赖绍收购农产成为一个经年累月的招牌,每到水果丰收或者特产成熟,农户往往三五成群自己去询价运输,没有形成收购网络和忠实客户群的吴金明利润大减,渐渐不太乐意跟后来者争抢。
这种事本来就没有技术含量,无非是靠着信息差和掌握的渠道,现在信息公开,赖绍农产跟收购站似的,有固定联络人和地址,举凡脑子灵活的去县里打听打听都知道底细,他这横插一杠子的活计,注定做不长久。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稍微攒了些本钱。
吴金明原本想种果树,蔡酥梨、珍珠红石榴、白云仙桃、雷寨西瓜……天中的名牌水果不少,连青云食品做果汁罐头都喜欢来买,可见受欢迎程度,凭他跟赖绍农产负责人处的关系,不愁销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