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东冬冬的话说,这老爹对待骡子比对他这个亲儿子还要好。
要这么五块钱还得可怜巴巴地拆铅笔盒,而骡子时不时地给喂一百块钱一袋的草料。
大鼓用木架子和三合板包装,七八个工人给抬到了骡子上。
只要掌握好了平衡硬杂木配橡胶轮的车架子拉上成吨的货物毫无压力。
回程中绕了点路,到大车店取了高跷腿子,回到东坡集先奔了学校。
古乐培训已经正式开始,为期一个月,从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借用学校大院开展活动。
村委和学校离着不远,就是村委的院子有点小,说是大院儿其实和寻常的农家院儿差不离。
几位村干部都在场,古乐队的老师傅一共十二个人,五位老师傅七位年轻人。
男女皆有,敲锣打鼓各有千秋。
张力招呼治安组的村民卸了车,一米二的大鼓组装起来就连武润章老师傅都赞不绝口。
村里的大鼓也才八十公分,就这已经可以敲得震天响。
“这鼓三个人敲也没问题吧。”
杨鲁肃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哎哎哎,你别动那个小腿子,那是给我闺女的。”
张力差点被吓一跳,郁闷地嘀咕了一句。
“稀罕。”
东顺顺要学高跷,挑了一副小腿子开始尝试。
可能是为了感激东阁的赞助吧,武润章亲自教东冬冬敲鼓。
也不只是敲鼓,二胡、唢呐都可以接触接触,哪个有天赋练哪个。
这一声锣鼓响起,半月的光阴恍惚而过。
猪年是东冬冬的本命年,大年初一凤霞把准备好的红裤头、红袜子给儿子换上,把个大小子嫌弃得不要不要。
东阁取出早就准备好的生肖吊坠给挂在脖子上。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东冬冬的鼓已经敲得有声有色,或许真是名字的缘故,他对敲鼓挺有天赋。
元宵节这天高跷队游村,东娜娜在东阁的保护下踩着自己的小高跷跟在队伍的后面。
穿上花衣服描上桃腮红,好一个水灵灵的小娃娃。
东冬冬也没含糊,村广场上古乐队表演,他一边敲鼓一边演唱,成功带偏了古乐的节奏。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
虽然不着调却铿锵有力,欢笑声中倒也引来了不少的喝彩。
正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前途似海,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