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假千金回山村后(美食) > 6070(第13页)

6070(第13页)

“你这意思是不是在说我长得矮?!”

周野认真地摇了摇头,“没有,你不矮,是我太高。”

林姝笑声不止。

她放在京城里其实算矮的,只是生得美,旁人说起她来更多是用玲珑娇小来形容,但回到甜水村,她绝不算矮了。

这边的汉子多是一米七上下,很少能瞧见一米八往上的,妇人也多不到一米六,于是她那一米六出头的身高对比下来都算高的了。

只是周野生得太高太壮,她往他身边那么一站,才又被他衬得娇小起来。

林姝笑了一阵之后不去想那扒儿手的事儿了,同他说起正事,“阿野,我还要买菜种和盐巴,草市没看到。”

周野解释道:“盐这东西官府管得严,井溪镇只街市上的盐铺和杂货铺才有得卖。至于菜种,这些多是农户在买,摊贩没必要来草市摆摊,一会儿可去城门口瞧瞧,应当找得到。”

两人返回街市,去那盐铺买盐。

林姝得知价格后微惊,一斤盐居然要八十文。

糖是奢侈品,卖的贵些便贵些,大不了不吃,油也可以能省则省,但盐巴却是省不了的。这可是老百姓日常必需品,竟也卖得这么贵。

难怪阿娘一开始看她用盐大手大脚的时候会是那副表情。

林姝这次没多买,只买了一斤,一斤盐能吃很久了,能将阿娘那小盐罐子盛满好几回呢。

因为不愁生意,这盐铺里的伙计都是一副眼高于顶的模样,林姝买了盐就赶紧离开了盐铺。

“阿野,你可知这盐铺是什么人开的?”

周野被问住了,好一会儿之后才道:“不确定是谁,但十之八九是镇上的豪族。”

“小镇上也有能称之为豪族的大户?”

“有。像镇上这样的豪族,多是高门大户的旁支分支,这些高门大户盘踞在繁华州县,是咱们这些底层百姓远远惹不起的。”

“阿野,你知道的还真多。”

周野神色淡淡,“哪里都一样。”

林姝猜他想起了从前的事情,微怔了下转移话题道:“我和玉书堂弟约好了在街尾那家书肆碰面,眼下离约定时间还早,我们直接去城门口找找菜种摊子,说不定能提前碰到三婶和玉书堂弟。”

三婶卖的是草鞋,在城门口摆摊是最好的选择,人流量大不说,还都是草鞋的精准客户。

她上回去后山采菌子,没走多少山路草鞋的线头就被顶出来了,何况是这些徒步赶集的村民。

那些挑担进城卖东西的百姓就更不用说了,草鞋用起来更费。赶集的百姓可能别处花了钱便舍不得买新草鞋,但这些摊贩卖了钱之后买一双舒服的草鞋还是舍得的,所以三婶这草鞋根本不愁卖。

她来时,那城门口,确切地说是那栅门口处人多杂乱,三婶指不定已经到了,只是她没有看到。

两人往城门口那边走,没多久便看到了一个卖菜种的小摊,但林姝一眼扫过去之后有些失望。这家卖的菜种都是些常见菜种,这些菜种问村里种菜的人家讨要一些便是,何须专门花钱买。

直到看到另一家小摊,林姝的双眼才微微一亮。

小摊的摊主是一个上年纪的老翁,卖的菜种不仅有常见的胡瓜种、胡豆种、豌豆种、绿豆种,竟还有西瓜种!

第67章书肆

林姝一开始也纳闷怎的乡下人家连个种西瓜的都没有,后来问了何桂香才知道,这西瓜在南方竟是豪族大户才吃得起的奢侈物。

西瓜在这个时候被称作寒瓜,有“天然碧玉团”之称,如今主要在北方种植,南方还没有得到推广,若有,也只是少数大州县有小范围的种植。故而,在京城等地只要十几文就能买到的寒瓜,经过运输和保鲜后到了南方,价格要翻上好几倍,一颗寒瓜就要几十文!

这还不止,这几十文还得是在一些繁华的大州县才有得买,如井溪镇这样的小地方,都没有摊贩愿意运寒瓜过来卖,毕竟这边山多路陡,光是运输都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

这也是为何,眼下明明正是吃寒瓜的时节,林姝却没有在集市上看到半点儿寒瓜的影子。

不成想,寒瓜影子没瞧见,却让她瞧见了寒瓜籽儿!

林姝掩下心中欣喜,镇定地问那摊主,“阿公,我没看错的话,这是寒瓜种子?”

那老翁闻言诧异,“是咧是咧,小丫好眼神!我年轻时在大户人家的庄子上做过几年佃农,那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们就好这一口冰镇寒瓜,名下庄子上便种了一大片瓜田。方圆百里,也就那一片瓜田咧!贵人们自个儿都不够吃,还送人,后来有一回,那户人家的小少爷见我们种瓜辛苦,便赏了我们这些佃农几颗瓜分吃,当时那寒瓜籽儿我都没舍得扔,全收着了……”

这老翁追忆了番往昔,力证这寒瓜种子来得有多不容易,还说愿意便宜卖。

林姝听完,心里却是一阵惋惜,对老翁道:“阿公,我只是问问看,我没有种瓜的经验,便是买回去也会种坏了。”

都不知道放了多少年的寒瓜籽儿了,十之八九是种不出瓜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